正文 第三章 華北地區2(2 / 3)

[聯接]分2個校區,占地麵積數百畝。藏書逾100萬冊。

設法學、民商經濟法、國際法、刑事司法、政治與公共管理、商學、人文、外國語等12個校屬院部。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法律史、訴訟法學。

有教職工1400餘名,教授、副教授342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40名。有各類在校生21325名。

中國新聞學院:創辦於1986年,其前身是新華社幹部進修學院,隸屬新華社領導。作為一所由國家通訊社主辦的高等學府,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尚屬絕無僅有。新華社原社長穆青、郭超人曾先後擔任過其院長。該院與中共新華社黨校是兩塊牌子一個機構。“新華社--湯姆森國際新聞培訓中心”也設在此,以對有國際任務之記者進行英語采編能力強化培訓。有意思的是,該校以培養大專生、專升本生、雙學位生、碩士研究生為主,就是不多培養普通本科生。其實,該校規模小,實力有限,論新聞學科的綜合排名,自然遠不如人大、複旦、北廣、武大、蘭大等名校。但因為它是新華社下屬學校,又在北京,將來從事傳媒工作反倒有優勢。所以,假如你的理想是幹記者,做“無冕之王”,那就報考它吧。等你畢業後,進任何新聞單位都必然是易如反掌。

北方工業大學:原隸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現由中央與北京市共建。科研方麵,在現場總線技術基於網絡的自動化控製係統與裝置的研究開發、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模糊控製在工業中的應用、網絡技術、控製儀器儀表、數控技術、電動車技術、綠色電源、法庭統計及金融統計、經濟法基礎理論及公司法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上頗有特色。在1986年就建立了全國工科院校第一座藝術館。該校體育運動搞得紅紅火火,大學生棒球隊是全國首屈一指的,曾2次獲全國冠軍、1次亞軍,6次獲北京市冠軍。1992年被命名為北京市屬高校第一所“文明校園”。多年來,北方工大在許多省市的錄取位置,都是放在第二批普通本科院校的第一名。學校坐落在北京西山腳下,位於西五環路和阜石路交彙處,環境優美,校園整潔,交通便利。

[聯接]占地麵積31.3公頃。藏書50萬冊。

設信息工程、機電工程、經濟管理、建築、人文社科、理學、藝術設計、應用技術、成人教育等9個學院,有27個學科,11個教學實驗中心,8個研究設計院所。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比例達到46%,具有碩士學位者達到71%,具有博士學位者達到14%;享受國家級特殊貢獻津貼專家20餘人。有全日製在校生9600餘人、成人本專科生2700餘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園環境雅致,設備精巧;滿目青翠的草坪、開闊舒展的綠地;高大挺拔、功能多樣的教學樓;藏書豐富、實現自動化管理的圖書館;擁有衛星地麵站、現代化語言實驗室的教育技術中心;設備先進齊全的網絡、計算中心;可供正式比賽使用的運動場、遊泳場;舒適方便的學生公寓、公共澡堂、大型餐廳等服務設施;神采飛揚的學生,文雅熱情的教師——這就是對外經貿大。原對外經濟貿易學院,創建於1951年;1953年至1999年,由國家外經貿部管轄;2000年,原中國金融學院(下轄中國人民銀行)並入,劃歸教育部直屬;1997年首批被列入“211工程”。它是一所明顯在近些年隨著國家的迅速發展而迅速發展的高校。包括已經兼並的中國金院,學校的牌子動聽、校址所在又是首都;再憑著對外經濟、國際貿易、國際經濟法、工商管理、銀行金融、財經財政、經貿外語等熱門、強勢專業,這一切都像一塊巨大的磁鐵,牽動著全國各地萬千學生的目光,在高考文科錄取線中常常是各省市的重點院校前幾名。外經貿大於1989年在國內率先成立校董會,李嵐清任第一屆主席,榮毅仁、霍英東等任名譽主席,現任主席是國務委員吳儀。該校出版社在高校出版社中也享有較高聲譽。該校學生一直以專業知識技能嫻熟、外語水平高、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而受到社會熱烈歡迎。2000年他們代表中國參加全球企業管理挑戰賽總決賽,榮獲世界冠軍,2001年又蟬聯冠軍。而以長發、激情、個性、高嗓門著稱的大腕歌星劉歡,在該校上著一門西方音樂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當代男歌星。與其有關的機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國出國人員服務公司、全英文的《中國日報》社等,都在其附近;離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也不遠。

[聯接]占地麵積400畝。藏書數十萬冊。

設11個學院、1個直屬係,另設研究生部、留學生部、體育部,有22個本科專業、16個專科專業、13個碩(博)士點。有2個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政府委托或與外國合辦的12個高級在職培訓機構,及世界貿易組織研究中心、國際貿易問題研究所、跨國公司研究中心等10個研究單位。

有教職工16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656人;正副教授數百人。每年還聘請外國專家30多人。有各類學生2萬多人,其中本專科生、第二學士學位生和研究生共8000多人,留學生1000餘人。

外交學院:該校是1955年由周恩來總理倡議,以中國人民大學外交係為基礎,而另再獨立設置的一所重點大學。大學雖小,卻是全國唯一性質的高校,是培養外交官的搖籃,隸屬於國家外交部。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曾長期兼任外院院長,現任院長是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1995年成立董事會,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任名譽董事長、外交部長唐家璿任董事長。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國際關係研究會掛靠外院。位於阜成門外,靠近釣魚台國賓館。我曾每次回人大都要經過此校,對其老是有一種神秘、向往之感。外院建校40多年來培養了各類學生1萬餘人,其中擔任政府部長級職務的就有10餘人;許多駐世界各國的著名大使、領事、參讚們,皆自外院科班出身。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英國前首相希思、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前總統卡特、韓國前總統金大中、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等國際政治家都曾來校參觀、訪問、演說。想當年金庸大俠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可由於沒答應時任外交部長喬冠華來此校進修,終於泡湯。中國於是少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家,但也因此多了一位傑出的小說家、政論家、出版家。正如李白,一門心思想當官,結果官沒當成,卻成了一位流芳千古的大詩人。

[聯接]占地麵積百餘畝。藏書數十萬冊。

設外交學係、英語係、外語係、國際法係、國際經濟係、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留學生辦公室,及國際法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還有聯合國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團體。有國際關係、國際政治、中國對外關係、外交學、國際法、外國政治製度、世界史、外國語言文學、英美文化研究等一批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重點學科。

有職工4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170餘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師總數33%。此外還聘請40多位資深高級外交官和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並聘請20餘位相關專業外國專家和教師。有在校博士生、碩士生、第二學士學位生、本科生、專科生和各類在職培訓進修生共1600多人,外國留學生數十人。

北京大學:北大是改革舊體製、由封建時代向民主時代強行過渡的收獲。它創立於1898年的戊戌變法,初名京師大學堂(戊戌變法失敗了,京師大學堂卻保留了下來),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現名。它是新文化運動中心和“五四”運動策源地,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裏生生不息、代代繼承。

北大畢竟是北大,第一終究是第一。盡管時下有人這樣那樣說它,不過要橫向比它還是最好的。包括實力排名、校園位置、硬件軟件等,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優長,但沒有誰有北大如此之全。北大是文理綜合大學的排頭兵,被稱為“最具偶像價值的大學”,迢迢銀河係還有一顆熠熠閃爍的“北京大學星”。其文科方麵的中文、曆史、哲學、外語、法學,理科方麵的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生物、地理、地質等等,諸多專業於基礎理論研究上的造詣,都在全國具有崇高並且是無上的權威性。當然,北京大學是我國最著名的高校,專業設置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水平也是最全最高的,其全國級重點學科數遙遙領先、無人可比。北大擁有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點、兩院院士、“長江學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傑出青年基金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國家最高科技獎校友、圖書館藏書、博物館規模、外國留學生、外國元首與政要到訪的數量亦均居全國高校之首。且《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素來是高校學術期刊一等獎。許多大師級教授雲集於此,代代薪火相傳,英才層出不窮。每年各省市不少高考“狀元”、“榜眼”、“探花”都踴躍投奔此地。“燕園向你招手”一語不知有多大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