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月華綻血芒(3 / 3)

孝宗依然負手望著窗外,愴然吟道:“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破驛夢回燈欲死,打窗風雨正三更……”他所吟詩句出自南宋詩人陸放翁的《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說的是詩人力主收複失地,驅除金兵,屢遭挫折,卻始終沒有磨滅雄心壯誌,但壯誌難酬的悲愴,在“破驛夢回燈欲死,打窗風雨正三更”句卻表達得極其淒涼。果然,孝宗長長的歎了口氣,神情甚是悲涼失意。眾人知他深感屈辱蒙羞,雖有報仇雪恨之壯誌,無奈國小力弱,不得不委曲求全,此等進退維穀、忍氣吞聲的艱難處境,怎不令人黯然神傷?屋內一片寂靜。

忽然,一聲尖厲的呼嘯劃破寂靜,一枚鋼環從屋頂激射下來,在半空中環外沿嘩啦一聲伸出三柄寒光閃閃的利刃,旋轉著向孝宗脖子斬去!

眾人一陣驚呼。董鶴軒眼疾手快,順手抓起書案筆架上的一枝紫毫筆,全力擲出。與此同時,又一道破風之聲掠過,一道銀光從屋頂上激射下來,來勢更疾,射向那鋼環,卻是一枚寸餘長的銀針。眨眼之間,那銀針已追上鋼環,錚的一聲將那鋼環擊得搖晃不止,方向偏離,餘勢竟然不減,呼嘯著向旁邊一個垂手而立的太監飛去。此時,紫毫筆也已射到,噗的一聲將鋼環挑起。鋼環折向上方,嗵的一聲紮在木梁上,雪白利刃猶自顫動不止。紫毫筆亦被撞得掉頭向下,撲哧一聲杵在地板上,裂成無數細小的竹絲,蓬然如盛開的煙花。三件暗器相互對比,董鶴軒武功竟高出一籌。

那太監死裏逃生,嚇得臉色蒼白如紙。青衣武士早已護在孝宗身前,厲聲喝道:“快快捉拿刺客!”董鶴軒早已身形一閃,疾射出窗外。

青衣武士低聲對孝宗道:“此地危機重重,卑職即刻護送陛下回宮!”

經此變故,孝宗卻毫不慌亂,冷笑道:“身在我兵馬大將軍之府邸,何來重重危機?寡人倒要瞧瞧,是何方逆賊,竟敢行刺寡人!”說罷,健步踏出房門。

院內燈火通明,無數禁內營軍士手持長矛,將廂房圍得跟鐵桶似的,外圍卻是端舉火銃的火槍隊,槍口瞄準屋頂上正激烈打鬥的兩個蒙麵人。

一個蒙麵人身材瘦小,拳腳快若奔雷,勁氣激蕩起屋頂的積雪,白茫茫宛如濃霧升騰。另一個蒙麵人身材瘦長,出招古怪緩慢,猶似閑庭信步,招招卻攻敵必救之要害,迫得對方不得不放緩攻勢。董鶴軒卓立簷角之上,因敵我難辨,隻得靜觀其變。

身材瘦長的蒙麵人使的掌法極其罕見,看似掌法,卻更似劍法,有少林大悲手之渾厚凝重,更有金剛伏魔劍之精純威猛,指尖寒光綻吐,宛如蛟龍。仔細一瞧,原來他指尖均套著寸許長的小劍,竟是失傳多年的“血芒劍”。傳說這“血芒劍”套於指尖,伸掌成戟,駢指成劍,屈指成鉤,配合“血芒劍法”,能穿刺鉤拉,將敵人刺得渾身如篩子一般,血噴如芒,因而喚作“血芒劍”,端的厲害無比。瘦長蒙麵人使的雖不是什麼“血芒劍法”,但其融合少林掌法和劍法,招式極其精妙。瘦小蒙麵人漸漸被他如芒的劍氣鉗製,拳掌已現拙劣。瘦長蒙麵人目露得色,瞅準破綻,駢指刺向敵人雙目。瘦小蒙麵人招式用老,腳已站至屋簷,對方指劍倏的直刺眼前。危急時刻,他忽地仰麵後跌,屋下觀戰眾人一陣驚呼。哪知他雙腳如生根一般,半身懸空,猶自淩空一擺,躲過來劍,手中驟然華光暴綻,如急電般向瘦長蒙麵人射去。

瘦長蒙麵人大駭,急忙撤步閃避,頸邊一涼,頭發被削去幾縷,在空中飛揚飄落。原來那瘦小蒙麵人手中已然多了把窄長的寶劍,卷起風雷之聲向他撲來。

董鶴軒乍一見那瘦小蒙麵人手中之劍,吃驚不已,再看他劍法,更是驚駭。瘦小蒙麵人拳掌上的功夫雖然稍遜一籌,但劍法卻大出人意料之外,隻見他出劍快捷狠辣,每招每式都蘊藏七八式變化,劍鋒偏正相濟,凶悍淋漓,招招刺人經脈穴位,招招致人於死地。細看他劍法路數,似武當鎮山劍法“太乙三清劍”,又有“華山劍法”的痕跡,隱約還有少林“達摩劍法”之精要,更像是集三派劍法之大成者,融合了武當派劍法的靈動飄逸、少林劍法的綿密嚴謹、華山劍法的辛辣精準,竟瞧不出絲毫破綻來。瘦長蒙麵人被他這套精奧絕倫的劍法迫得連連後退,身上被他連刺三劍,性命已危在旦夕。瘦小蒙麵人卻毫不手軟,劍招摧發一陣緊似一陣,欲置對方死地而後快。

董鶴軒瞧了半天,才猛然醒悟,暴喝一聲:“原來是你個藏頭縮尾的奸賊!”足尖一點,飛身過去,雙掌上下翻飛,向那瘦小蒙麵人攻去。兩人鬥得正酣,忽聞暴喝之聲,均吃驚不已。那瘦小蒙麵人急忙回身迎戰,那瘦長蒙麵人卻扭身便跑。

青衣武士瞧得真切,早已飛身而上,截住那瘦長蒙麵人,厲聲道:“你是何人?這將軍府豈是你想來便來,想走便走的地方麼?”

那人冷笑一聲,呼的一掌迎麵刺來,指尖短劍在月光下寒氣爍爍,淩厲之極。青衣武士一個“鳳點頭”躲過,反手一掌回擊過去。哪知那人隻是虛晃一招,趁青衣武士躲避之際,已騰身向高高的院牆躍去。

青衣武士大怒,喝道:“哪裏走!”如影隨形般緊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