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沒有廚師的世界餐廳
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集團,從1955年創辦人雷·克羅克在美國伊利諾斯普蘭開設第一家麥當勞餐廳至今,它在全世界已擁有三萬多家餐廳,麥當勞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人們最熟知的世界餐廳。
創始人克羅克把麥當勞開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但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店沒有廚師,隻有按照標準工作法工作的服務員。
服務員隻需掌握程序,無需掌握手藝。麥當勞的食品烹製其所有的流程標準化,所用餐具、廚具以及所用的一切工具都已實現標準化。在標準化的廚房,食物烹製也標準化了,服務員隻要知道怎麼放、怎麼拿、按什麼按鈕、按幾下、多長時間、先放什麼、後放什麼就行了。
服務員隻須懂得規範,無須掌握“火候”。因為操作簡單、容易培訓、容易達到標準,才使得麥當勞產品在全球整齊劃一,品質、美味得到保證。經過精心設計的標準廚房有著標準的工作流程,就像一家高度自動化的標準工廠:
烤麵包機上下各12片麵包,共24片麵包,在55稱鍾內烤製現成。規定的時間一到便將麵包盤端出廚房,服務員在麵包上麵打上芥末汁與番茄醬,再加上2片酸黃瓜片。添加芥末汁與番茄醬的器具是一個針管狀器物,這個針管正是用來掌握標準從而避免“鹽少許”。
煎爐每次可煎兩排肉餅,每排6塊,共12塊。肉餅一放上煎爐,計時器便開始工作。20秒後發出第一次鳴叫,提示服務員立即用壓肉錘重重地壓肉,讓肉汁均勻滲透,肉色更加誘人。當計時器發出第二次鳴叫時,操作員必須把肉餅翻一個身。1分45秒後,計時器發出第三次鳴響,表示肉餅可以起鍋。起鍋的方式也是標準化的。服務員用規定的鍋鏟,每次鏟出兩片,放在事先調製好的麵包上。
這個標準的工作流程是:烤製麵包——送到調理台——加料——煎區——加牛肉餅,放上麵包的底層——包裝——中央輸送槽——顧客購買。
在這個沒有廚師的廚房裏,麥當勞的設備供應商仍在絞盡腦汁為麥當勞的廚房提供體積越來越小,但效率越來越高的設備,為的是將麥當勞服務和烹調的自動化達到最大極限。麥當勞自身也在不斷地對量勺、番茄醬和芥末醬分配機、電腦炸鍋、紅外線警示器和測生馬鈴薯的儀器加以改進。此外,麥當勞還開設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工作技術部,專門負責新設備的研製。這些都是為麥當勞餐廳操作的標準化提供了更好的設備和平台。
在標準工作法的指導下,麥當勞的服務員把漢堡包做的脆嫩鬆軟、把薯條炸的香酥金黃。不管是在紐約、日本、香港或北京光顧麥當勞,都可以吃到同樣新鮮美味的食品,享受到同樣快捷友善的服務,感受到同樣的整齊清潔及物有所值。麥當勞的金色拱門允諾:每個餐廳的菜單基本相同,而且“質量超群,服務優良,清潔衛生,貨真價實”。給顧客帶來的是無限的依賴感和安全感。
麥當勞在十分重視食品質量的同時,還不斷改進菜譜、佐料,努力迎合不同年齡、性別、層次、地區消費者的不同口味。
2004年初,由國際著名品牌研究機構推出的2003年世界最有影響力品牌100強中,麥當勞名列第二位。而在餐飲行業中麥當勞是公認的世界第一品牌!
寫作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告訴讀者在麥當勞的餐廳,沒有世界級的廚師,隻有普普通通的服務員,然而正是普通的服務員讓麥當勞的美味揚名世界,他們的唯一秘籍就是在標準餐廳按照標準工作法工作。
麥當勞不僅烹飪食物是標準工作法,原料選供、運輸以及餐廳的經營管理、公司危機處理等等都是標準化的,世界上所有的麥當勞人都是按照標準法工作。
當然按照標準工作法工作的員工並不是一個個行動的木偶,相反他們是這個世界最優秀的員工,他們遵守標準流程還會製造出新的工作標準流程;他們遵守規則還會凝練出新的規則提高生產效率;但也敢於競爭;有熱情、有使命感和有責任意識;有堅韌的意誌和專注的品質;有聰慧的思維,積極的尋找方法;有敢於像挑戰困難的雄心和勇氣;有強烈的結果意識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本書從各個方麵展那些形象就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任何一個職場員工隻要你能對本書有所頓悟、你也能做到這些,你就能開創自己職業的“麥當勞帝國”,把自己職業的疆土擴大,這就是寫作本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