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愛事業就像愛生命 堅定信念身先士卒 (1)(2 / 2)

不過,有了許可證並不表示萬事大吉。在一次展會上,一個叫王珂的退役遊泳運動員告訴柳傳誌,體委想要購買12台IBM微機,並且答應和柳傳誌簽約。當柳傳誌費盡心思打通體委財務處這一關時,更麻煩的事情又來了。原來,體委購買這批微機的錢在中國儀器進出口公司,而且其手上掌握著“進口許可證”。當柳傳誌和王珂一起來到中儀的時候,最讓人氣憤的事情發生了。柳傳誌和王珂兩人,一個想賣電腦,一個想買電腦,都是用自己的錢,卻低聲下氣地找第三方中儀。中儀的業務員更是以代理就是外商為借口,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柳傳誌轟出了門。

多年之後,柳傳誌回憶這件事時說:“我實在受不了,這對我來說是很屈辱的一件事情,當時我也40幾歲的人了,當著那麼多人……在科學院哪受過這個?”是的,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雖然不富有,但是至少還保留著一份尊嚴。被一個小小的業務員無理訓斥,簡直就是對人格尊嚴的一種踐踏。然而,一心想把電腦賣出去的柳傳誌卻顧不了這麼多。

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最終得以登壇拜將,至於他能夠從胯下穿過,是忍耐還是無奈,今天的我們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而柳傳誌麵對中儀業務員的當眾羞辱,沒有選擇當場惱羞成怒,甚至事後還笑臉相迎,陪對方閑聊、吃飯,甚至幫對方換外彙,不計個人得失,隻為了把公司的這樁買賣做成。

成大事者不拘泥於小節,不在乎一時之得失。孟子有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中國,生意場上的事情有不少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這也正是諸多老外很費解的地方。當然,中國幾千年來延續的傳統,又豈是外人所能一下子就參透的。這當中的辛酸、苦楚和屈辱,也是難以計數的,隻有當事人自己心裏才最清楚。

柳傳誌受盡屈辱,萬般艱難地搞定這樁生意之後,更加棘手的問題又來了。由於和香港中銀的合作沒有簽訂書麵協議,完全是君子的口頭協定,在分配利潤時,不知道對方是有意還是無意,少給了2萬美元。2萬美元,就算在現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更不用說在那個年代了。橫生的這一枝節讓柳傳誌火冒三丈,當下決定奔赴香港討債,最後卻由於無法過海關而滯留深圳。

想討債又想省錢的柳傳誌,選擇了住在廣東省科學院的招待所裏,和一群陌生人共住一晚隻需8元錢的房間。此時他的妻子正在醫院裏動手術,自己不能陪護卻遠在異鄉為了公司追債。他連夜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書信,在信中,柳傳誌以講故事的形式,把自己和一群中年男人一起為了公司奮不顧身的情形講述給對方,最終打動了對方,成功追回了公司的錢。試想,如果沒有對事業的無比忠誠和鍥而不舍,柳傳誌能成為後來那個被推崇為企業教父的柳傳誌嗎?

幾年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埃爾森對世界100名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 其中61名傑出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不是他們內心最喜歡的,至少不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這些傑出人士竟然在自己並非最喜歡的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除了聰穎和勤奮之外,究竟是靠什麼呢?博士走訪了多位英才,其中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麗人蘇珊,如今她已經是美國證券界的風雲人物,在被調查時,仍心存遺憾地說:“老實說,至今為止我仍不喜歡從事這份工作。”當博士問到,為什麼不喜歡的工作還能做得那麼優秀時,她的回答十分明確:“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裏有我應盡的職責,我必須認真對待。”

不管喜歡不喜歡,這份事業就是自己必須麵對的,沒有理由去草草應付,而是應該盡心盡力,因為有責任感才可以創造奇跡。事業心,責任感,這些都是能夠震懾人心的詞。《易經》有雲:“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卻又幫助了他人,這個就是事業。

為了對自己的企業負責,對員工負責,柳傳誌置生病的妻子於不顧,並因此遭到家人的譴責,雖然感到極度愧疚卻又無怨無悔。柳傳誌的奮不顧身、忍辱負重、執著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著強烈責任感和事業心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