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隻喜鵲對聰明的猴子說:“如果你到我家去,我會給你看好多有趣的東西!它們全是珍寶,都藏在一個洞裏。”

猴子跟著喜鵲來到它的家。喜鵲取出了半條鮮豔的絲帶、一個皮帶卡子、兩枚徽章、半個梳子、剪刀鞘、一團紗布、吉他上的三個弦軸和其他廢物。

“怎麼樣,”喜鵲說,“猴子,你不妒忌我嗎?你不感到驚訝嗎?其他喜鵲可沒有我這樣的財產。”

聰明的猴子看了一眼喜鵲,搖搖頭說:“荒唐,你收集了一堆毫無用處的垃圾。在這方麵,我就做得比你好。因為,我隻保存有用的東西。不信,你看看我的顎骨。我的顎骨下麵有兩個腮,也叫頷下肉,可以伸縮,可以張開。有了多餘的食物,我就把它放在兩個腮下,等我餓時再對。你隻收集了一堆廢物——破布和垃圾;而我收集的是核桃、榛子、糖、肉、還有其他不可缺少的美味營養品。”

這個小故事可以帶給我們多方麵的啟示。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網絡化時代,在信息量極度擴展的今天,智慧已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國際未來學研究所專家佛內爾博士說過:“明天的資本,就是智慧。”每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要想很好地發展自我,就要掌握一定的智慧。而真正的智慧不是堆砌許多無足輕重的信息,而是選擇那些最重要的和最實用的知識。

生命之舟要揚帆遠航,離不開智慧的風帆。智慧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智慧是人生的無價之寶,是鹹功之母。

中國有一句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之年的一半,是35歲。幹部年輕化的標準,一般界定在35歲以下;公務員考試的年齡,一般也限製在35歲;很多招聘廣告上對年齡的限製,都是35歲以下……

35歲應該說是一個人一生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35歲之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積累的階段。無論是知識上,經驗上,還是在心理方麵,人都在走向成熟。可以說,一個人在35歲之前擁有的智慧越多,越實用,他在一生中的鹹就就越大,就越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開創更加幸福美滿的人生。

一個人在35歲之前,一定要懂得,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不能籠統地說要重視知識,而要把握那些使你受益一生的知識——多學有用知識,少學無用知識,不學垃圾知識。通過自己悟性,的己從知識強勢轉化為智慧強勢。這樣你離鹹功就不遠了。

35歲正是一個人在人生的起跑階段,有許多人想飛而飛不起來,為什麼?因為缺少智慧的翅膀。智慧的力量遠遠高於知識的力量,智慧不僅具備駕馭知識的能力,也是融會貫通知識的魔杖。智慧是濃縮的知識,是人生瞬間的參悟。書中通過大量貼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煉的要點,輕鬆地闡釋了年輕人必須掌握的人生哲理和生存智慧。如果你希望擺脫生活的困境,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品質,如果你想改變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探大成功的奧秘,就一定會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得到指導,獲得啟示,感到鼓舞,得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