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十一月管理者的細節之道 (1)
第一周 事精於細,細節是一種習慣
見小日明——洞燭幽微是上等的智慧
道德經箴言
原文: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道德經》第五十二章
譯文:具有敏銳的覺察能力,是行為者內在明澈的表現
企業家要從細節出發,見常人之所未見,想常人之所未想,才能行常人之所未行之事。
在某警官學校,畢業班學員正端坐在三樓的教室裏,神情緊張地等待即將來臨的畢業考試。隻見考官走進教室,邁向講台,對學員們說:“全體注意,現在考試開始!請你們立即跑步到一樓,然後跑步返回教室!”
學員們盡管迷惑不解,但隻能服從命令。當他們按要求完成任務後,考官提出問題:“請問:從一樓到三樓,共有幾級樓梯?”學員們目瞪口呆。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樓梯隻是上樓下樓的通道,沒有必要關心它究竟有幾級;但是對於一名警官來說,他必須注意細節,應該具有比常人更為敏銳的洞察力,隻有這樣,才能發現與“偵破案件”相關的各類信息。一個人洞察力的強弱、對細節的敏銳程度,決定了他能不能準確地把握問題。對於企業家而言,要提升自我洞察力,培養細節思維就非常重要。
能看見細微的,才是“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句名言:“熟知非真知”。當今企業已經進入微利化時代,所以必須進行精細化管理。細節決定成敗。的確,很多企業在管理中,不重視細節,結果導致失敗的案例不勝枚舉。
很多企業,管理製度製定了一籮筐,可就是落實不到位,就是忽略了細節。一些研究心理學的學者指出,客戶之所以願意從同一品牌處進行反複購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客戶的細節體驗。因此精明的營銷人員通過對各種客戶服務細節加以關注,就能創造出對客戶來說既簡便又印象深刻的服務體驗。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那麼什麼決定細節呢?是思維。企業家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應該認真地反思,有沒有關注到每一個細節,有沒有解決每一個細節問題。要知道,所有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他們不但在持續地創造奇跡,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斷地堅持從細節出發,從持續的基礎管理做起,不斷地優化流程,不斷地改善管理水平,不斷地以最樸素的方式將企業文化貫徹到企業的每一個層麵。
行動指導
企業家要有細節思維,並不是要企業家事必躬親,而是要企業家具備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具備持續管理的管理素質,通過強調細節,使企業文化能夠持久地影響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必作於易”——精益求精是一種習慣
道德經箴言
原文: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譯文:天下難事,必然開始於簡易
無論是組織或是個人,隻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不要有一點成就就開始沾沾自喜。
歐冶子是春秋時期越國人,被後人譽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楚國先後吞並了長江以南的小國,越國就成了楚靈王的屬國。
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裏學會了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吃苦耐勞。在他年輕的時候,他的鑄造之術已經在越國很有名氣了。
楚王聽了歐冶子的名氣後便命令風胡子到越地去尋找他,叫他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開始替楚王鑄劍。雖然他一次又一次地鑄出了好劍,但他始終認為他鑄造的劍還不夠好,他的手藝還不夠精湛,鑄出的劍還未精致到足以奉獻給楚王。於是,他日夜不息,重新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