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案例教學是近年來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探索,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際教學中正在被廣大教師接受和使用。

案例教學法可簡單界定為一種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在教學中,案例以書麵的形式被展現,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評價並做出對策性思考的一係列過程。

實施案例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一是可以與時俱進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增強判別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二是以人為本滿足學生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三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加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和能力培養。此外,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的複雜性、變化性和多樣性,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語言表述等綜合能力。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是真實性。案例主要來源於曆史或現實社會生活之中,具有深刻的時代特征。

二是典型性。案例主要來源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中的典型問題,具有代表性。

三是實踐性。案例不僅內涵豐富,而且能引起激烈的觀點碰撞,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引發思考,從而探討和理解問題的實質。

四是目標性。案例的選編、設計都是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展開的,體現了教學體係的目的性。

本書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三門課程的邏輯結構和教學目標為經,以典型的案例材料為緯,以時代性、典型性、目標性、實踐操作性為編寫理念,通過“案例文本展示”、“思考討論”和“案例評析”等模塊來進行精心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編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