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萎靡不振(1 / 2)

茫然,說來易懂,聽來如是。寫來悲歡交加,讀來更悔不當初。

唯做來,猶如棋子,任人擺布。

有人說:傻子總會有傻福。

為何?獨茫然不辨黑白,聰明皆喪。

酒肉穿腸過,佛祖何曾來?

道世人皆醉,爾何必獨醒。

。。。。。。

夫人稱心道:“我願布施銅錢十貫,助小長老修繕寺廟。”

“什麼?十貫!”苑聽風聽到錢字,如雷貫耳。突然站了起來,竟莫名的興奮不已。雖然感覺數目好聽,卻不解價值多少。不禁問道:“十貫錢是多少?折合……”又想起這是古代。便改口道:“十貫錢能買什麼?”

夫人以為他嫌少,坐地起價。暗罵幾句臭和尚,忙笑魘如花道:“剛才奴家說錯了,是奉送錢財五十貫。”

“我是問你能買什麼?你……”苑聽風見他答非所問,不禁沒好氣。

夫人看他麵上不悅,頓時花容失色,轉頭咬牙切齒,嘀咕幾句,又複轉過頭來,笑盈盈道:“小長老莫生氣,奴家又說錯了,是恭敬紋銀五十兩,錢財一百貫。”

這次苑聽風聽明白了,他經常看小說,並受影響。以為古代的流行貨幣隻有黃金啊,白銀的。其實不知,經曆史考證,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以前,黃金白銀隻做為大宗商品兌換,朝廷賞賜,建築用料,隨身飾品,例如金銀器具,金銀釵鐲等。很少作為直接消費買賣找零。

但國大民眾,曆史上也有零碎金銀稱重消費現象,(水滸,西遊,三國是明朝人寫的)多是富貴大賈炫富使然。

亂世殺伐,錢幣混亂時,金銀首當其衝。畢竟屬於貴重物品。“盛世珠玉,亂世黃金。”嘛!

縱觀唐朝一係,百姓生活皆是銅製“開元通寶”貿易往來。

。。。。。。

注:除銅製開元通寶外,唐朝也鑄造過金、銀質的開元通寶。另外,還有玳瑁、鐵、鉛等材質。數量為少數。

金銀製開元通寶,僅限皇家賞賜,供顯貴玩賞,並不投入流通。

。。。。。。

注:《舊唐書·食貨誌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製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詞先上後下,次右左讀之(即直讀,讀作開元通寶)。自上及右回環讀之(即旋讀,讀作開通元寶),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

“怎麼才紋銀五十兩?”苑聽風這次是真的嫌少。

夫人瞠目結舌望著他,頭腦一陣發暈。差點沒扶住桌案,踉蹌下摔倒。心裏大罵道:“沒想到這和尚如此貪婪,貪得無厭!這半禿驢,長的人模人樣,也夠瀟灑,怎麼卻是狼心狗肺般狠辣!”想到自己連日來,噩夢不斷,皆是血光之兆。經夢境演變成真,人立眼前,不由得不信:生死攸關。

但心痛處,小和尚獅子大張口,數目驚人。自己在王算子那裏坑蒙拐騙來的一些私房錢,根本不濟事!

“難道我命苦,就這樣死了不成?”一想到注定要早死,她就魂寒魄顫,萎靡不振。忽然,她想起王算子曾交給他一把鑰匙,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保管好,藏到隻有她自己才能找到的地方。“難道那把鑰匙是鬼精的藏寶庫?”不由一下點燃了希望。

“小長老,你想要多少錢呢?”夫人本是貪生怕死之人。為了能活下去,看來她決定要以身犯險!

其實,誰人會沒有這個顧慮呢?畏懼感使人坐臥不安,若深信不疑的認為自己是個待宰羔羊,那麼,在威脅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一己私利,甘心情願的出賣任何事物,包括至親最愛。隻為苟且偷生。

也許這就是藏在每個人內心陰暗處的,所謂“漢奸本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