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打圓場的巧方(1 / 1)

台灣老板老林正和一位初次見麵的客戶談生意。對方看來敦厚老實,總是麵帶笑容地聆聽老林的話。一時之間,老林也沒有什麼話題,所以就東聊西扯地談到個人家鄉的事。原來對方是台中人。

“中部真是一個好地方,有許多風景名勝,南來北往,地點適中交通方便,人情風俗也很純樸,不像北部,雖然很繁榮,可是紙醉金迷,聲色氣息太重。像北部的女性,雖然出了不少傑出的人才,可是大部分人都很虛榮,崇拜金錢……”

突然,對方的表情開始轉為不悅,並且冷冷地說:

“內人就是北部人呀!”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本來是想讓對方喜歡,但卻用錯了語言,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效果,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見的。

有個公司的部門經理對總經理抓好公司業務的同時,又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撰寫了一本《經商之道》的書稿一事,這樣稱讚道:“你在企業工作真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如果你專門研究經營管理,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商務管理的專家,會有更加突出的成果問世。”

總經理聽完部門經理的一席話,不滿地說:“你的意思是說我不適合做公司的總經理,隻有另謀他職了?”見總經理產生了誤解,本來想給總經理“戴高帽”的部門經理嚇得頭冒虛汗,連忙解釋說:“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

這時,秘書過來替部門經理打了個圓場,說道:“部門經理意思是說您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本職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麵也非常出色。”

可見,同是稱讚一個人,稱讚一件事,不同的表達方法,其效果懸殊是特別大的,因此必須要謹慎選擇詞彙。一旦出現了失誤,引起了對方反感,則必須要靈活“轉向”,及時彌補。比如,像開始的例子中,老林見對方麵有不悅之色,應該趕緊接著說:“夫人是北部人嗎?真巧,我也是在北部出生的呀!”

雖然說謊不好,可是,最好找個借口表明自己對北部的人情事故是很了解的,然後再追加地說幾句北部人的優點:“北部人外表如此,可是在生活上,卻是很可靠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