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維克多?弗蘭克斯坦拚接出的科學怪人時,突然感覺文學從某一方麵看,也可以算作一種十分有趣的拚圖遊戲,當然文學永不會像弗蘭克斯坦所創造的怪物那樣可怕。
構成文學拚圖的方片可以是一塊文字、一個人物、一部作品、一位作家,甚或是一個文學時代,它可以從最細微的細節演化成一幅沒有邊界的畫麵。文學是自由的,但似乎卻又有一種彼此間相連接的血脈隱藏在它的深處。
每個人都可以在文學裏麵找到一個喜歡的點,就像是牽起一根線頭,然後順著它不停的往前走,不斷領略沿途不同的風景,這裏麵有悲有喜、有離有合、有生有死。每個人也可以在上麵刻畫自己的點,或許甚至也可能成為別人手中的線。
所以當你開始閱讀這本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時,你不僅僅隻是去閱讀和感受書中的那些情節,同時你其實也已經進入一個有趣的拚圖遊戲,你將由它開始去找尋和他有連接的點,自然每個人找到的點都會各不相同,也許你也會像這樣……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造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熱衷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用不同屍體的各個部分拚湊成一個巨大人體,然後又賦予他生命,在怪物睜眼時他卻嚇的逃跑了。
生物學家給了他醜惡的軀體,卻沒有給他靈魂,進入人世後,怪物的內心就成了一麵鏡子,它映照出了人類心靈的黑暗和扭曲。正如怪物小說中的那句獨白“i knew that i was doing evil things,but i could not stop myself. do you think i enjoyed killing people? my heart was made for love,like a man's heart.”,怪物殺死了生物學家的愛人和親人,也讓他忍受孤獨和痛苦。
故事的最後是一個悲傷的結尾,生物學家死了,怪物在說完最後這段話“but i know that i have done evil,and i hate myself more than you hate me. my own death is near. i shall leave this ship and go north,across the ice.i shall build a great fire,and lie down on it to die. i shall welcome the pain of the fire,because it will help me to forget the pain in my heart.i have felt more pain than frankenstein. and when the fire has died down,i shall be at peace.’後,也將自己淨化在火海之中。
對於小說的作者,或許在此之前你並不認識她,可她的丈夫珀西?比希?雪萊你應該有聽過,讀過他的一兩首小詩。很遺憾,也沒有,但是他的《西風頌》你卻是一定在哪裏見過,或是偶然聽過別人讀到過。
所以我們就找到了一個新的起點——雪萊,於此同時可能馬上會跳出另外幾個熟悉的名字,柯勒律治、華茲華斯、拜倫、司各特,因為他們同時作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當你進入英文文學的時候,你就會開始迫不及待的去攀登莎士比亞這座高峰,在哪裏文學將展延的越發寬泛。
漸漸你將發現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程,可是你卻會樂此不疲,你會喜歡上那種對所看見的某些東西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人生有限,麵對浩如煙海的書籍,一個人又將如何去應對?或許胡適先生的這句話可以給個完美的回答:“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人的生活不應該像那時鍾,時鍾模仿著時間,卻沒有創造任何價值。要學那些生長在雨林裏的樹,不斷向上,因為唯有向上你才能照到更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