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黎陽,僅一河之隔!
黎陽,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浚縣誌》載:“古代浚地,左右伾浮,襟帶淇衛,東控黃河,西據黑山(大伾山又稱黎山,因‘黎’本義為‘黑’,又叫黑山),形勢險要,糧草充裕,古代衛河即是攻防天塹,又是軍運要道,故戰事頻繁,屢為兵家所爭。”
曹操自偷襲烏巢之後,敗局便已經有所扭轉,至少現在他已經有一定的資本和袁紹據河而戰,而不僅僅是一味的防守。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後果,在曹操而言,那是因為劉備給袁紹獻了分糧之計,這才使得袁紹不至於敗得很慘。
也因此,曹操將怒火便轉嫁到了劉備頭上!而當荀彧傳信劉備此時已經逃離徐州之時,曹操更是一怔,這劉備到底想要做什麼?
白馬曹操大營之中。
此時已經和袁紹僵持十日有餘,河水湍急加之船隻不足,因此這進攻的步伐稍受阻礙。
大營之中,牛皮地圖旁,曹操正俯身仔細地端詳著。
曹操一揮手,便上來一個小吏:“去,給我吧文和喚來。”
少頃,賈詡便來到了大營之中。
曹操撇一眼,淡然道:“來了。”
賈詡一拱手:“來了。”
曹操嗯的一聲,一揮手示意賈詡就坐,複身回到上首,問道:“文和啊!袁紹勢大,而今更是據河而守,天時地利盡歸其有,此時該當如何?”
賈詡冷哼一聲:“袁紹!大勢已去,雖有天塹又何足道哉?”
曹操來了興趣,當即疑問:“哦?難不成文和已有妙計?”
賈詡連連謙虛道:“隻是有一小計而已。”
“就知道你有妙計,哈哈。”曹操興奮道。
賈詡道:“如今袁紹將大部分兵力屯於黎陽津(津,古代渡口的意思。),此舉便證明袁紹欲據河而守,不敢出戰。”
曹操嗯的一聲點點頭。
賈詡繼續道:“主公神勇無敵,可遣一能征慣戰之士,率先渡河,竟僮縣埋伏於黎陽附近,約定時間,在主公大舉渡河之時,發起奇襲,賊必亂矣。”
曹操聞言,騰地立起身來,狂笑一聲,以拳擊掌:“奇正相合,文和此計深得兵馬之精髓。秒!果真妙計。”
咚!咚!咚!
擂鼓聚將。
上首曹操,正襟危坐,麵帶一絲喜色,其下一幹文武,分列兩旁。
曹操直接開口問道:“今有一極其凶險的之事,需一能征善戰之人引軍而去,不知列位將軍,何人願望?”
帳中諸將互相一番,緊跟著閃出一人,視之乃是徐晃:“主公!末將願往。”
曹操一擺手:“公明精通兵法,長於治軍,能當此重任。”
忽的又閃出一人,乃是夏侯淵,雙手抱拳道:“主公!末將同樣願往。”
曹操麵泛一絲喜色,淡然言道:“妙才文韜武略,沉著冷靜,同當此重任。”
但那曹操的心思似乎都不在這二人身上,環視帳中諸將,最後把目光落在了張遼這裏,試探性問道:“文遠!你可願往?”
其實對於張遼而言,他本是一個降將,在徐州之時好不容易統兵作戰一次,尚且以失敗而告終,在官渡之戰當中本想著戰將立功,可那顏良文醜實在凶狠,最後卻被曹操設計誅殺,更是與張遼沒有一點關係。
可以這麼說,張遼自從投靠了曹操,那是寸功未立,一個將領若總是沒有戰功傍身,那便隻有隕落的下場而已,張遼自以為從今往後都不會得到曹操的恩寵,故而此次也僅僅是閃在一旁,不與他人爭功。
然而!
當曹操喊道他的名字之時,似乎那顆冰封已久的心,再一次被激活一般,張遼霎時愣怔,旋即清醒過來,騰地閃出身來,麵目堅定,抱拳鏗鏘道:“主公!末將願往,刀山火海,絕無所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