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們常常審視自己的過去。當所有的記憶都淡去之際,唯有心靈的印痕值得追憶。但你不必過多地留戀,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時間無暇追憶,人生總是在訣別和放棄中前行,何必總是苦苦尋覓那一串串被蒿草覆蓋了的足跡、那一粒粒褪色的相思紅豆、那被歲月風化了的彩貝、那一枝枝枯皺的香山紅葉?
吐故方能納新。隻有忘掉一些舊東西,才能不斷地迎接新生活。隻有善於遺忘的人,生命之樹才能常青。難怪有人說“善於遺忘的人才是一個健康的輕鬆的人”。
學習忘懷,把往事放下,日子久了,生命的活力就可以再生,恢複原有的喜悅和自在。
不愉快的記憶,有時如影隨形,弄得自己焦躁不安。這時你不妨采用心理學上所謂的減敏感法,轉個念頭去想想輕鬆愉快或有趣的經曆。這種用愉快代替悲愁,或以成功的喜悅代替失敗的落魄,能幫助我們忘懷不愉快的經曆。
一個人若能忘懷心中的不得誌、憂鬱、怨恨等情緒,那麼不愉快的心情自然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新生的快樂和希望,生活將再度在你身上發出耀眼的光輝。
人不但要忘懷不愉快的往事,也要放下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情緒,因為那些情緒,往往使我們陷於虛妄。當我們忘了它時,真正的活力才顯現出來。從心理學的觀點看,無論你惦記的是快樂的往事或是悲愁的記憶,長期生活在過去的記憶世界裏就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它會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和心智的發展。
學會遺忘吧!忘卻失戀、挫折;忘卻誤解、怨恨……遺忘是一種堅定的卸落,是一種輕鬆的灑脫,而生命的價值正在於遺忘之後的延伸和擴展之中。回頭做一些審視,是為了前進。讓褪色的過往成為道邊的“灌木叢”,蓄足你的心力和體力,走向生命的又一片新綠……陶鑄說:“往事如煙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要學會遺忘,就要去除私心雜念,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要經常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想遠一點,想開一點,從名利得失、個人恩怨中解脫出來。對已經過去的無關緊要的事,要糊塗一點、淡化一點、寬容一點,及時將這些東西從大腦這個倉庫中“清除”出去,不讓它們在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學會遺忘的人,就是一個健康的人、成熟的人,就能放下過去那些日益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精力充沛地麵對現在,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未來,開拓新境界,最終建立起生命中亮麗的風景線。
用平常心,才能看到素顏的幸福
當做好一些事情轉頭看時,
才覺得過程中那些患得患失的心態很不值得。
如果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
男人們往往認為女人太脆弱了,哪裏能承受失敗。其實,女人承受失敗的能力往往強於男人,因為女人比男人能承認失敗。隻有敢於麵對失敗的女人,才能成為成功的女人。
在普通情形下,失敗一詞是消極的,但對於成功者而言,失敗和成功並非涇渭分明,失敗是成功的母親,成功是失敗的兒子。
看似失敗的,也許是成功的;看似是成功的,也許是失敗的;失敗之中也許蘊含著成功,成功之中也許蘊含著失敗。
何謂失敗?說得通俗一點,失敗就是:一個策劃的方案,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付諸實施;一個預期的目的,因為時間的耽擱而沒有達到;一種分解的試驗,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發生了錯誤,使之無法進行下去;一項緊張的比賽,被對手戰勝,以上幾個例子,都可以稱為失敗。
不用多說,失敗使人沮喪,使人喪失勇氣,嚴重者一蹶不振。這是從消極方麵說。
從積極方麵說,失敗會催人奮起,會激起人更大的決心和能耐,從而實現更加輝煌的成就。
關於失敗,我們要有正確的認知方式和強大的心理、肉體承受能力。很小的時候,我們很少聽說過失敗是向成功跨近的一步。我們的父母很少懂得,失敗是成功過程的組成部分,挫折是成功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有關失敗的話題,應該讓孩子在小時候就去認識它,老師和家長告訴他們,失敗是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孩子失敗時,去愛護他,這樣做是對他真正的愛。基於這種愛,孩子在將來,才會成為男子漢或女中豪傑。由於早先正確認識了失敗,因此,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困難,都不能擊垮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