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胡雪岩的仁義善舉絕學(2)(1 / 3)

胡雪岩在湖州開辦絲行後,當時已經是九月中旬,正是最熱的時節,他就吩咐絲行檔手黃儀準備一些茶水和藥物,把這些東西擺在絲行的門口,黃儀於是在絲行門前擺出了一座木架子,木架子上放了兩隻可裝一擔水的茶缸,裝在茶缸裏的茶水還特意加上清火去毒的藥料,茶缸旁邊放上一個安了柄的竹筒當茶杯,路人可以隨意飲用。並且胡雪岩還特意從胡慶餘堂運來一些辟瘟丹、諸葛行軍散等常用藥物,在絲行門口貼上一張告示:本行敬送辟瘟丹、諸葛行軍散,請內洽索取。這樣一來,絲行門前就火起來了,過路人喝茶水的,有的喝完坐下來聊聊天,有的人進去索要藥品,熱鬧非凡。黃儀認為這樣可能會影響絲行的生意,因為人實在太多,絲行的許多夥計都去幫忙派發藥品去了。

但胡雪岩卻仍然堅持照此辦理不輟。他的意思很明確,施茶施藥是件實惠的好事,既已開頭,就要做下去,再說一來絲已收得差不多了,生意不會受太大影響,二來前來討藥的人雖多,但實際花錢有限。再說,丹藥可不像銀子一樣越多越好,討過藥的人會不好意思再來討,施藥的第一天人多是一定的,過兩天必然會逐漸減少。

正是胡雪岩的這種施善行為,使得他的絲行生意紅紅火火,湖州的蠶農由於胡雪岩的這一種行為,每年收絲時節,都會把最好的絲送到胡雪岩的店裏來,因為胡雪岩為他們做了許多的好事。也可正是這些高質量的絲,使得胡雪岩的生絲銷洋莊生意特別好做,因此,胡雪岩也堅持施茶送藥,成了他的絲行收絲時節必有的節目,後來還擴大到藥店。而且除此之外,在饑荒戰亂年景他設粥場、發米票,天寒地凍之時他施棉衣……這些好事,不僅為胡雪岩贏得了巨大的利益,還為他贏得了“胡大善人”的名聲。

也許有人要反問,商人是重利之人,胡雪岩既然是一個商人,那麼他也會重利,一分錢的用度總要有一分利的回報才是正理,並且胡雪岩自己也說過,“商人圖利,隻要劃得來,刀頭上的血也要去舔”。這麼一個重利之人居然願意花這種錢去做好事,這實在讓人想不通。可這正顯示了胡雪岩比一般的商人要高明,一般的商人在人們眼裏都是一些無商不奸的小人,不管怎麼樣都消除不了商人在人們心目中的這種成見。可胡雪岩卻消除了人們對他的這種成見,盡管人家也叫他胡老板,但是他是人家心目中的“胡大善人”。之所以在胡雪岩身上能改變人們對商人的看法,就是因為他做好事換來的,同時,做好事還可以換得市麵的平靜。就如胡雪岩所說的,“做生意第一要市麵平靜,平靜才會興旺”。市麵平靜也就是社會安定,社會安定了,那麼生意也就好做了。

所以,不管別人怎樣的不屑為,胡雪岩還是把這種別的生意人所不為的事做得樂此不疲。

一日一心得:

胡雪岩說:“行善益多,市麵越穩”,說的就是做好事對於穩定市麵的作用,胡雪岩的原則是賺了錢就要多做好事,這樣不僅能為自己贏得名聲,還能為自己的生意營造一個比較安定的社會環境。

為別人打傘就是為自己打傘

胡雪岩語錄:做生意給別人方便的同時也是在給自己方便。

我們在電視裏或者小說中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夥占山為王的強盜擋住了某人的去路,然後說:“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載。要打此處過,留下買路財。”要是沒有錢就得吃這些強盜的板麵刀。但是,這個人就會說他沒有錢,希望這些山大王行個方便,放他一條生路。

這種情形下,為什麼叫這些強盜放自己一條生路就叫行個方便呢?因為事情小,所以就叫行個方便。在荒寂野外,一個人被一群強盜給圍住了,這個人的生命在那些殺人不眨眼、隻認錢不認人的強盜眼裏,猶如螻蟻,有時候甚至還不如螻蟻。這些強盜殺死他就好像捏死一直螞蟻一樣,所以,給不給那個人一條活路對於那些強盜來說,也就是小事一樁。因此,叫那夥強盜放了自己就頂多是行個方便而已。

另外,這個人之所以這樣說,除了是在求這些強盜之外,還有一種對強盜的心理賄賂。生命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多麼重要,可以說是最珍貴的,但是在這些強盜眼裏,讓不讓你活,卻原來隻是小事一樁,高興了就讓你活,不高興了就不讓。這個人這麼一求,這對於這些強盜來說,是最順耳的話,讓他們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可以隨意決定別人的生死。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也許會放那個人一條生路也說不定。

因此,給人方便就隻是做一件小事而已,在“給”的人也許隻是一件小事,舉手之勞而已,可對於“被給”的人來說,也許就是大恩了。但是不管事大事小,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這也許有因果報應的“宿命論”在裏麵,但是,我們憑自己可行之力給別人一點幫助也不希望別人就一定要給自己一點方便,如果自己給別人方便了,也希望別人能給自己方便,這樣的話,那就失去了幫助的意義了。

胡雪岩就是一個時時給別人方便的人,因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給別人方便就盡量地給別人方便,自己沒有能力了那就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