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剛踏上社會的小吳與小楊相識不久,每次見麵小吳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談自己的才華以及理想抱負,使小楊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更談不上兩人的互相交流了。小吳這種自詡才能的性格,讓小楊失去了與他繼續交友的興趣,他們的友誼亮起了“紅燈”。
經驗總結:
也許你和朋友無話不談,十分投機,也許你的才學、相貌、家庭、前途等令人羨慕不已,高出你朋友一頭,這往往使你不分場合,尤其是在同朋友一起時,過於自我表現,鋒芒太露,言談之中充斥著一種優越感,這樣會讓朋友感覺你在居高臨下對他說話,在有意炫耀、抬高你自己,朋友的自尊心會因此而被挫傷,不由得會對你敬而遠之。因此,同朋友交往時,一定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理智平衡、態度謙遜、虛懷若穀,要把自己放在與人平等的位置上,時刻都不忽視對方的存在。其實,小吳完全可以收斂一下自己的自誇欲,而在發表見解、談及理想時,適當征求一下小楊的意見和想法,並在小楊談出自己的高見時隨聲附合,表示讚同。隻有這樣,他們的友誼才能在互相交流中暢通無阻。
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然而如果你事先不作通知,臨時登門提出所求,或者不征求朋友的意願,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參加某項活動,這都會使朋友左右為難。倘若人家已有活動安排不便改變就更加難堪了,答應你的要求就會把自己的計劃打亂,不答應又在情麵上過意不去。所以,他很可能表麵樂意而為,但心中頗有微詞,認為你霸道、不講道理。因此,在對朋友有求時,務必事先告知,用商量的口吻講話,盡量在朋友無事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並且一定要記住: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所不欲,勿施強求。
當你去拜訪朋友時,正好朋友在讀書學習,或正接待客人,或正和戀人相會,或準備外出等,你也許會因為對方是自己的好朋友而不顧時間場合,不看朋友臉色,坐下來就不肯離去,誇誇其談,喧賓奪主,不管人家是否已經如坐針氈,極不耐煩。這樣的表現會讓朋友感覺你沒有教養、不識時務,甚至不近人情,以後就會躲避你,擔心你再打擾他的私生活。所以,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你一定要反應迅速,稍稍寒暄幾句就知趣告辭,珍惜朋友的時間和不打擾朋友的私生活是對朋友最好的尊重。
也許你被虛榮心或榮譽心所驅使,也許你交友心切,認為交的朋友多了就能顯示你本事大、人緣好,因此往往不加選擇考察,泛認知己,患“好交症”。這時候,朋友往往會認為你這個人朝三暮四,輕佻至極,不可真心相處,於是你很可能會失去一個真正的朋友。所以,朋友之交,理應真誠相待,感情專一,萬不可認為泛交會使自己顯赫。
專家點撥:
1有位哲學家曾總結道:“跟人們說話,倘若你一定要說自己比別人好,那麼立刻可以化友為敵。相反,那就可以化敵為友了。”
2人與人相處時最容易因為交往密切,而忘記了應做換位處理,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殊經曆和獨特的人生體驗,對同一事物、同一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認識。
3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要保持友誼之樹常青,就要當心不要傷害了朋友,不要放肆無禮。
逐客令也要說得委婉動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來訪,促膝長談,表達友情,交流思想,當然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了。不過,現實生活中也有給我們帶來不方便的不速之客。有時,當你剛想靜下心來讀點書或者做點事,卻有客人不請自來,東家長西家短地嘮個沒完。你勉強敷衍,心不在焉,焦急萬分,想對他下逐客令,但又怕傷了感情,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