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有度(1)(1 / 1)

1有度

有取有捨,取大於捨。戀戀不捨,必須全捨。

用智謀成就智者

智者是智謀之父。

智者大於智謀。

絕大多數智者功成被殺,不懂得用自己的智謀保護自己,這不是真正的智者。

孫子當然是真正的智者,他有天才,更懂得用自己的天才完美自身,而不是葬送自身;懂得用智謀保護自己,而不是犧牲自己。

如商鞅者,才能不在孫子之下,為何竟不得善終?因為商鞅太極端,不懂有收有放。

孫子懂得有收有放,僅此一點,就成了"兵聖"。孫子告訴我們要以柔克剛,正是大聖人老子"柔弱勝剛強"之意。孫子得老子精髓。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孫子兵法·計篇》)智者有道,同時還有技術掌控局麵,主要就是同化、弱化與智化。"同化"即孫子此處說的"同意",指上下意誌相同;"弱化"指削弱手下與對方;"智化"指啟動己方的智慧。不用武裝來武裝,而是用智慧來武裝。

智慧如水,莫放盆中

做大了就不叫張揚。

智者容易夭折,因為他的智慧溢出太多。

一盆水本有限,你一路拋灑,手上就所剩無幾,假使腳下一滑,就會連盆帶人摔倒,盆中之水全部浪費。

這麼說不是要你端好盆中的水,而是要你根本不要做盆中的水。盆中的水長不了。

要做江河大海。以大海為盆,便不會枯竭,更不會翻倒。要麼不做,要麼做大,這仍然是一切幹大事者堅持的不二法則。

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孫子兵法·計篇》)上將必知天時,化。順應製度者,可以遊刃有餘,所謂"智慧如水,莫放盆中",指人以自己為盆,這樣所容就大。盆遇水而漂,水滿則沉。

孫子觀海

自由出智慧。

孫子是齊國人,齊國臨海,少年孫子常到海邊觀看。

他看到波濤起伏,像士兵列成方陣。

他看到波濤是被大風驅使,大風就是主帥。

而無論大風驅使波濤如何興風作浪,大海如何猛烈地向岸邊襲來,沒多久總得疲軟地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