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青雲也覺得不算有什麼可隱瞞的,繼續介紹道:“那富老兒依仗家族之勢,在方圓百裏,可算是個不可一世的家世啊。”
“家族?他們是什麼家族?”韓伯龍隨口問道,不承想那童青雲麵色一變,韓伯龍意識到這話問得有些突兀。
富姓人較為少見,有宋一代,姓富的牛人,可是隻此一家呀。那就是富弼。
“這富老丈居然是富相的族人,怪不得如此。”韓伯龍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童青雲接著道:“富弼相爺可是百年來如雷貫耳的名字吧。他的後人,自然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宋代經濟社會的繁榮,緣起背後有一支能幹的文人集團在支撐,蘇蔡米黃這種純文人不必說,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就有呂蒙正、晏殊、範仲淹、文彥博、呂夷簡、富弼、司馬光、寇準、王安石、韓琦等一係列閃光的名字。
童青雲悠然向往,繼續講解道:“富相之父,原為宰相呂蒙正賓客,呂蒙正為教育子弟開辦家學,富相父親懇求其子一同開蒙受教。呂蒙正叫來富弼,感覺這孩子天資聰穎,是可造之才,就讓他隨子侄輩一同讀書。這批孩子裏,後來出了兩個著名的宰相:一個是富相富弼,一個是呂蒙正侄子呂夷簡,皆為我朝叱吒風雲的政壇人物。”
這童青雲熟知富弼往事,兼之口才極佳,韓伯龍也是聽得津津有味。鬱保四估計對此了解也不算多,也是聽得頗為用心。
童青雲見二人如此,如受了鼓勵一般,繼續道:“四帝仁宗之時,與遼關係又趨緊張,契丹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談判,劃地與遼。當時朝臣上下因敵情叵測,無人敢擔使者之任。麵對主憂臣辱,富相挺身而出,兩度出使契丹。在談判中,他從各方麵陳述了雙方的利害關係,不卑不亢,仁而有威,致使契丹之主自知理虧,遂息兵寧事。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戰事,天下稱善。”
“嗬嗬,韓兄有所不知。這富老兒如果是富相的近支,咱們可不敢攀比。畢竟富相之功,咱們大宋朝也沒有幾個人敢說能夠與之比肩。這富老兒是已經不在五服之內的族人了,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可這富家在洛陽勢力首屈一指,一個遠房族人,也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呼風喚雨呀。咱們兄弟看不慣,就幹他一下。”童青雲如此一說,韓伯龍心下釋然,原來如此。
宋朝建立後一反常態,對土地兼並不再抑製。原本,“為國守財”可以理解為“藏富於民”,言下之意,無論土地歸誰,財富最終都屬於朝廷,所以沒必要抑製兼並。宋朝從立法的角度對土地交易進行保護,對於曆來都很敏感的土地兼並問題,宋朝的統治者其實采取了放任的態度。
童青雲繼續道:“我朝國策如此,不知造就了多少富甲天下的大家族。富老兒如此,韓兄弟,你難道不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