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係是這樣的一個係統: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拱衛之下,太陽在中央傲然坐鎮。九大行星中除了水、金二星還沒有發現衛星外,其他七大行星都被自己的衛星所護從。此外在火星與木星的軌道之間,還有大量奇形怪狀的小行星奔跑著。一些“遊蕩者”即彗星(又稱掃帚星),不時地從遙遠的寒冷世界飛來,深入太陽係的腹地,以飽人們的眼福。總之,我們的太陽係是一個熱鬧非凡的美好世界!

自古以來,太陽係就是天文學研究的主要領域。我國早在距今二千多年以前的戰國時代,對五大行星的運動就有精細的研究,在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中,有《五星占》一書,它詳細記錄了古人對五大行星(即水、金、火、木、土五星)的觀測成果。在西方也是如此,甚至近代西方天文學的興起就是從研究行星開始的。

近兩年以來,行星研究更成了當代天文學中最活躍、最前沿的領域之一。太陽係的空間探索作為空間科學中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領域,取得了輝煌成果。

空間探索的精彩篇章和累累碩果,不獨為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所推崇,即使是對天文學完全陌生的人,也無不興趣盎然、津津樂道。

行星際空間環境

太陽係是由9大行星、已發現的36~48顆衛星。幾百萬顆小行星、離太陽遙遠的彗星以及不可計數的隕星構成的一個深空間真空環境。空間真空麵實驗室裏獲得的真空清潔很多,但並不是“純潔真空”。太陽係空間充滿著電磁場、原子粒子流以及所有物質的重力場。深空間每立方厘米約有5個質子(氫核子),麵地球上每立方厘米約有10個原子。空間核子以每秒約450千米速度運動,這相當於約20萬度氣為何人在空間會凍成僵屍?因為空間溫度高,而熱量極低,故空間環境冷若冰窖。空間本身無溫度,然而空間物體向日麵是高溫;背日麵是低溫;空間無空氣,熱不對淹,所以空間物體溫差極大。在空間飛行的衛星和宇宙飛行器采用溫度控製裝置,以平衡溫度,防止過熱或過冷。

宇宙輻射對宇宙飛行器是有害的。在地球周圍有內外輻射帶。衛星和載人飛行器應裝防輻射裝置,以防破壞星內觀測器,並影響其靈敏度,尤其是宇宙輻射對飛行器上的危害極大。土星和木星也有比地球更強大的輻射帶。

太陽是輻射源。在太陽耀斑時,“輻射暴”向太陽外衝去。它的輻射粒子很大氣,但往往造成通信衛星和宇宙飛行器通信中斷。每隔11年就有一次強大耀斑出現。空間另一個危險是隕星,但與衛星和宇宙飛船碰撞幾率很小。例如,有一次,在載人軌道器飛行中,玻璃窗出現小衝擊坑。

在空間時代之前,僅靠地麵天文台望遠鏡觀測,是不能認識各行星的真正麵目的。空間時代,天文學家利用各種宇宙探測器觀測,借此能充實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深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