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艾略特率幾乎所有的英國煙販和商人,脫離了廣州十三行,撤至澳門,已無商可務的英國人準備撤去印度,甚至回國。
盡管林大人隻是禁煙銷煙,並非要終止兩國的正常貿易,而艾領事卻繼續向帕外相打報告一份接一份,隻強調全體英商被驅離廣州、財產被沒收,不得不暫居澳門仰葡人鼻息。
對華曆史一下倒退至200多年前的威忒爾船長時代,不動武不足以言貿易——
對天朝隻是毀禁鴉片的事件真相,卻繼續隱瞞、絕口不提,一味呼喚對華開戰,朝著戰爭的目標一意孤行。
話說林大人銷煙事畢,欽差的任務已經圓滿漂亮的完成,應該回京複命了才是,可是他卻不急不慢,繼續對內追究煙販、審判重犯,對外則防艾略特賊心不死再派軍艦前來報複。
因此,對負責海上緝毒的關大人、賴大人交代不能有絲毫放鬆,對洋人煙船要保證做到:見一艘燒一艘!
決不能讓艾略特感到風頭已過,鴉片夾帶又死灰複燃!
新任大鵬協賴恩爵副將趁機建議:加強珠江口外左岸的防衛力量,以防1838年下半年的馬加倫武裝遊行重演。
“賴將軍詳細談談,”林則徐對來粵前的馬加侖事件知之不多。
其實,賴大人也不是當事人,但為了自己的使命也就將當時的情況和盤托出。
於是,林大人完全同意——
在馬加侖曾經駐足過的香港島對麵山上,加修兩座炮台,火力覆蓋全港島,平時派兵駐守,如果艾略特決意報複搗亂,隻要過香港島,正好落入轂中。
林大人為之上奏道光帝冕寧大爺,本來皇上正等著他凱旋而歸,改去兩江總督收繳大煙,不料卻是這般欲罷不能,也就從善如流朱筆圈勾,把他的欽差免了改為兩廣總督,繼續他的銷煙大業。
同時對調鄧大人去兩江,兩江轄三省:江蘇、安徽、江西,既是沿海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也是經濟發達區域,向來由心腹重臣鎮守。
但不幸的是,兩江也是位列全國前四的重煙災區,責任大、任務重、總督一職已實際空置八個月了!
此番調鄧大人前去,正是要用他豐富的禁煙經驗和親曆的林大人內外做法,一舉掃蕩那裏的煙賊。
但冕寧大爺又一想:鄧大人畢竟年過花甲、心力不比從前,萬一有個閃失反而效果不佳,於是又改命同樣可與外夷打交道的雲貴總督伊裏布伊大人為兩江總督。
著尚未啟程的鄧大人就近為閩浙總督,閩浙鴉片是下一步收繳目標,所以讓他先在廣州繼續幫林大人當助手。
這鄧大人人在廣州不動,官帽卻飛遍沿海的時候,林大人親自請準、命名、設計的九龍官湧山炮台開工了!
沒想開工未兩天,卻意外接到一樁凶案——九龍尖沙咀村民林維喜,在7月7日晚被登岸借宿的英國人酒醉行凶,棍毆斃命!
這還了得?讓艾領事立馬交出凶手,嚴懲不貸。
艾領事借口個人在澳門,對手下行凶九龍的事尚不知曉,需要時間查證,想把林大人敷衍過去,因為林大人正全力關注九龍炮台的修建進程,不禁懷疑這艾領事故意派人前來搗亂阻撓,所以催問要人甚緊,艾領事隻好代表政府攤牌——
凶手已由在下審理處罰押回國內,村民林維喜家屬也已得到上千銀兩的補償不再起訴凶手,不必再勞林大人大駕!
“私了?耍賴!”林總督也不囉嗦,“給我派兵包圍澳門,讓葡人總督驅逐所有英國人,不許居住!”
香山縣令立馬執行,澳門葡人第77任總督 adriao acaio da silveira pinto邊度先生自然明白個中厲害,完全倒向中國,毫不客氣地把寄居澳門的英國人全部攆下海!
“尊敬的達席爾瓦先生,您是知道我的,”艾領事頓時軟了下來,申辯道,“就算我們販毒、行凶,可是我們的家屬一直是在您管轄之下的,是完全遵守法規的,沒違犯禁令的,她們不應該被驅離!”
“我管不著你的英國人,不論男女老少通通走,有理找林大人說去!”澳督邊度完全變了,徹底不通融。
艾略特領事再次像200年前的威忒爾船長一樣,隻有灰溜溜地帶著全部英國人登船離開澳門!
但是,他們卻不像勢單力薄的威忒爾船長那樣南下西行,而是一路悄悄東行,到了九龍半島對麵的香港島駐足。
香港島上駐有賴恩爵將軍的一隊士兵,力單勢薄,不得不允許他們暫時停留,由此引發了一係列武裝衝突,因為艾略特的英國人船隊在港島上沒吃沒喝,正向著海盜急劇演變。
他們之所以如此頑劣不遜,是因為已通知印度馬他侖艦隊前來珠江口支援,林總督也已意識到艾領事不會善罷甘休,下令加緊修建官湧炮台,一旦建成將立令他們滾蛋,否則炮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