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許春花把楊不悔叫到一旁,點出當前存在的問題,又指出改進的辦法。
楊不悔聽了許春花的話後,非常的震驚,他覺得按許春花方法不可能訓出好的士兵。
他受他父輩的影響,把士兵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士兵非常的寬容,很少懲罰士兵。
畢竟在現在的戰場上,死亡是非常正常的事兒,可能今天還好好活著,但是明天就沒命了。
因此對於這些士兵,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他也不會有嚴格的懲罰,即使他們訓練中不認真,他也隻是簡單的批評幾句。
雖然這些士兵是他的下屬,但是,他對他們有所顧忌,嚴酷的手段不敢對他們使用,怕他們承受不住逃跑,那樣他的兵力就減少了。
可按照許春花剛才講的這些方法做,他需要對士兵們采取更狠辣的懲罰措施,他表示他不忍心做這些事。
許春花告訴他,必須這麼做,因為隻有訓練的時候,把士兵訓練的足夠嚴格,要求的足夠多,那麼士兵們到了戰場上,才會服從命令,才能所向披靡,若是平時訓練的難度沒有戰場上的難度高,那麼,即使現在把這些士兵訓練的非常凶猛,但是到了戰場上,也會是一盤散沙,一虧幾敗,形不成戰鬥力。
楊不悔聽了許春花這麼一番解釋,目中露出了思考的神色,不確定的問道,“春花,若是按照你說的這種方法訓練,那麼,可能有些人堅持不了,中途就退出了。”
許春花肯定的點頭,“這種情況肯定會出現,確實有人會退出,他們想退出就讓他們退出唄。”
“那怎麼行?咱們現在的兵力本就不多,必須盡可能增加人手。若是兵力少了,那還怎麼和別人對抗呢?”在楊不悔的理解裏,士兵的戰鬥力並非最主要的,人數才是最主要的,畢竟人多勢眾,當兵力基數足夠大的時候,那麼就有足夠的威懾力。
許春花聽到他這話,了然的點了點頭,明白她和楊不悔的分歧在哪裏了。
她告訴楊不悔,不需在意兵力的多少,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百可以抵得上庸兵一千,若是沒有精兵,隻有庸兵,那麼不要也罷。
所以,盡管大膽使勁的去訓士兵,退出的人越多越好,因為退出的人代表他們根本不適合當兵,這樣的人留在手底下,反而是白白的吃白飯,浪費他們的財力物力。
楊不悔聽了許春花的這個說法之後,麵露猶豫之色,覺得許春花這個做法有點大膽,不適合當下的情形,因為他之前經曆過戰場,知道戰場上兵力多代表著什麼。
他不想用許春花製定的措施,以防兵力流失。
許春花對他笑了一下,告訴他他的觀念是錯誤的,她讓楊不悔按照自己教他的方法去訓練士兵,告訴他,用她的方法訓練,肯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可是楊不悔還是不敢采取這些措施,他怕一下子采取這些措施,會引起所有士兵的反抗,到那時候士兵們若是發起暴亂的話,他將無法應付這個局麵。
許春花聽了他的擔心之後,覺得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她做出妥協,既然不能適用於全軍,那麼就搞試點,用一個小組做實驗,訓練幾天看看,若是訓練效果不錯,就推廣到全軍,若是效果不好,就停止推廣。
楊不悔聽了許春花這個想法之後,他點頭同意,表示可以這麼幹。
其實他心裏還是抵觸這個方法,但是,許春花已經做出了讓步,他不好意思不做出讓步。
於是,楊不悔從五千士兵中選出一個小組,用來做試點。
這個小組總共士兵二十人,小組長名叫王大壯。
許春花為了實驗的效果,她留了下來,親自參與訓練,給他們提供指導。
楊不悔見到這種情況,索性直接把這個小組交給許春花,由她操作訓練,他想看看許春花究竟能把這些士兵訓練成什麼樣。
許春花接受了這件事,親自訓練士兵。
她站在士兵們前方,士兵看向她的目光卻帶著不屑。
在他們看來,他們的頭頭是楊不悔,是王大壯,許春花這個年輕的小姑娘,在他們眼裏可有可無。
楊不悔向他們介紹許春花的身份,士兵們這才知道眼前這個小姑娘並非是普通的小姑娘,而是林州城的縣令。
雖然他們當初是衝著許春花的名聲才加入她的勢力的,但是,很多人平時沒見過許春花,因為他們並未是城裏的百姓,而是附近鄉下的百姓。
也隻有這些鄉下的百姓才肯加入軍隊,出生入死,城裏的百姓生活更好,貪圖享受,不願意冒險。
王大壯這一組得知許春花的身份後,對她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許春花給他們簡短的做了一個開場白之後,就給他們發布命令,讓他們按照平日的習慣進行訓練,隻是她給他們增加了點內容,比如說跑步的時候要加上一二一的口令。
楊不悔之前的訓練沒有喊口號這一項,他認為這種喊聲沒啥效果,因此,從來不推行這種方法。
可能是因為場麵征戰沙場,楊不悔在很多細節上做的不到位。
許春花接受訓練,其實就是在改正這些細節。
然而,許春花的命令發出去了,但是這一組士兵們卻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