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喪屍片,歐美也可以稱之為僵屍片,既以喪屍或僵屍為題材的驚悚類電影或電視。喪屍(Zombie)是一種不死生物。這個詞最早來自巫毒教的信仰中。基本上它可以被大致分為五類:1.寄生喪屍:這類喪屍是在虛構作品中最常見的。就是活人被寄生生物寄生後轉變為喪屍。此類喪屍主要的分支有兩類:①病毒喪屍②生物喪屍2.輻射喪屍:這類喪屍他們也不具有感染性,但是他們卻具有很強的輻射性與攻擊型。3.外星喪屍:這類喪屍基本上與寄生死喪屍的生物喪屍相同,隻不過是由外星生物感染人類或者外星人。4.魔法喪屍:其實這類應該算上是僵屍,就是《魔獸爭霸3》中受不死族召喚的死去的人複活,變成戰鬥力,無感染力。5.改造喪屍:這是最強的喪屍,不具有感染能力,數量少。
如果你看恐怖片沒有看過喪屍片,那麼恭喜你,你肯定會被認為是一個古代人了。恐怖電影有許多角色存在,諸如木乃伊,狼人,吸血鬼,但是最符合現代潮流的角色應該是非僵屍(ZOMBIE)莫屬了,如果說吸血鬼是穿著阿瑪尼西裝,打普拉達領帶的貴族,神秘優雅,還有極高的血統門檻,那喪屍則徹底打破了種族、門第、性別、身份的界限,它生存的機製更現實,往往源自生化病毒的感染,嗜血食肉,沒啥腦筋,被感染後都愛集體遊行,正常人類一經咬傷都會迅速變異成此族類的一員,因此它更容易成為年輕人模仿惡搞的對象,它也不是所望的成功的霸占了歐美B級片中的一個重要席位。
據說第一部以僵屍為題材的電影,是於1932年上映的《蒼白僵屍WhiteZombie》。以海地為舞台的這部電影,描述了由著名演員BelaLugosi所飾演的巫師,透過巫毒教的巫術蘇醒了大群的僵屍,讓他們不分晝夜的在製糖工廠裏操作著機器。BelaLugosi所飾演的巫師,不懷好意的將所有來到島上的白人美女變成僵屍。但是可惜的是這裏麵所出現的僵屍除了可憐被奴役沒日沒夜的工作以外,絲毫不會讓人產生任何的恐怖感,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披著僵屍幌子的勞工。當然這出戲裏想傳遞的並不是僵屍吃人的恐懼感,而是把人變成僵屍在心理的上恐懼感。因此這出戲的主角不是僵屍,而是BelaLugosi他本人。
自從這部戲出來以後,雖然還有幾部都是以僵屍為題材的電影上映過,但僵屍在片中還是列居老二隻是一個噱頭,一個跑龍套的並沒有正式成為主角,風靡全世界。另外一部早期的僵屍電影《與僵屍同行IwalkedwithZombie》也是類似以海地為舞台,內容也同樣是以變成僵屍的白人女性為主軸。但是這出戲恐怖的泉源並不是來自僵屍,而是那讓人不禁毛骨悚然的巫毒教鼓聲旋律。於1966年,英國的著名製片公司《HammerFiles》所發行的《ThePlagueofthezombies》,在片中的僵屍也是由巫術所蘇醒,一樣的和上述的片子相同,在戲中依舊是被當作勞工來使用。但是這出戲最值得注目的事,年輕醫師在惡夢中夢見自己的妻子被化為僵屍之後,成群結隊的僵屍從墳墓裏相湧而出的橋段,已成為日後所有僵屍電影的標準。當然,在這出戲裏描述僵屍時所呈現出的獨特氣氛,也是耐人尋味的。
要說喪屍片的發展和輝煌,一個人的名字就不得不提到了,被譽為現代恐怖電影之父的喬治A·羅梅羅(GeorgeA.Romero),可以說他是第一個賦予僵屍精神的人。在他之前,僵屍(zombie)的僅僅局限於巫毒教(Voodoo)憑借宗教意識以及毒藥操作的屍體,除了震懾人本性的walkingdead的恐怖噱頭外,並沒有更多的藝術價值。直到1968年,由他拍攝的《活死人之夜Nightofthelivingdead》橫空出世,才真正意義上的創造了僵屍電影這個特殊的門類。羅梅羅不僅賦予了僵屍電影強烈的政治諷刺意味,也帶來了更深的人性思索以及宗教寓意,更為僵屍電影創造了一些基本法則:1.原因不明的因素讓僵屍起死回生。僵屍本身沒有任何的意識力和思考能力,完全是靠本能在活動的。(在《活死人之夜Nightofthelivingdead》裏麵則是受到宇宙的放射線而重新複活的)2.僵屍喜歡啃食人肉。為了找尋活生生的人肉而襲擊人類,是僵屍唯一的本能目的。(這和食人風俗有所聯係)3.僵屍會感染。被僵屍咬到人,死後也會變僵屍。前一秒才和自己一起行動的家族或是親友,因為被咬而成為慢慢的變成僵屍要來攻擊自己,宛如無底洞般的恐懼感就是這樣而來。4.僵屍不會死亡。因為早已是死人了,所以不管如何去傷害他的肉體,僵屍還是會繼續的活動下去。如果要讓僵屍停止活動的話,隻要把腦袋打爛,或是點火將他燃燒。還有成群結隊舉起雙手用著不穩定的腳步慢慢邁進的僵屍集團,然後把活人趕到密閉空間時所產生的恐慌和內心糾纏的葛藤。這樣的場景也成為日後所有僵屍電影的必備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