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人做事太過浮躁,就連上個班也不好好上,還整天跳來跳去的!”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說這種話的人的,我個人倒是覺得,他們明顯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大多數人跳槽,不是因為喜歡跳來跳去,而是因為不得不跳。誰不希望能有一個穩定的職業,既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還可以體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名與利在單位都得不到時,當然會去尋求別的機會,這也就是很多人跳槽的初衷。
在一年前的同學會上,我見到了大學室友張雯。張雯是個老實人,屬於那種“打小聽父母話,念書時聽老師話,上班時聽領導話,婚後聽老婆話”的典型老實人。畢業後,聽說他去了一家民營公司。見麵之後,當大家說起各自的工作時,他麵有難色。
原來,畢業之後張雯就應聘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從一名小職員做起,一幹就是六年多。在這六年裏,他從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了“三十而立”的青年,可是他的職位卻沒有任何變動。並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實際上他早已不是昔日吳下阿蒙了。經過長時間的曆練,現在不但公司的大部分業務都得經他手,而且在業界他也有不錯的人脈,可至今卻連個小主管也不是。“名”沒有,“利”也沒多少,工資隻比剛進來那會兒多了四五百塊錢。
最讓他受不了的是,老總還隻是把他看成當初的那個毛頭小子,對他如今在公司所起的作用完全視而不見。這六年來也有其他公司來挖他,他也有過跳槽的念頭,可總覺得自己一畢業就來這家公司工作了,最好還是能在這裏好好發展。就這樣,他一直猶豫著。聽完後,我苦笑,他也跟著苦笑說:“看起來不跳槽是不行了!”
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職場上,很少有人對一家企業抱著“從一而終”的念頭。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弄潮兒,不想端“鐵飯碗”,而是沒有“鐵飯碗”可以端,或者就像我曾經的室友張雯那樣,雖然有工作,但卻明顯不是一個可以保障一生衣食無憂的“飯碗”,更談不上“鐵飯碗”,所以才不得不跳槽。現在的大學生畢業之後,為什麼去考公務員,就因為那是可以端一輩子的“鐵飯碗”。
現在是一個求穩而不得的年代,是一個可以互相自由選擇的年代,不管你願不願意,每個人都會傾盡所能,竭力追求所需,於是跳槽就成了一種趨勢。也正因為這一點,如今很多人都把跳槽當做升職加薪的重要途徑。據有關數據顯示,近些年我國企業員工的年離職率平均為15%,供需旺盛的行業則更高。有道是“樹挪死,人挪活”,換一個工作空間,換一個人事環境,努力去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空間,實質上跳槽很多時候是在這樣的一個經濟環境下最好的選擇。
職場是一個名利場,隨著職場的“槽”起“槽”落,湧現出更多的機會和挑戰,有的人因此找到了更好的發展空間,實現了良禽擇木的心願;也有的人更願意以一種飛翔的姿態在枝頭上飛來飛去,在一次次挑戰中提升和超越自己。
其實,人生原本就是一次次選擇之後形成的結果。
你是否願意默默無聞,永遠被當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你是否願意一直待在那樣的一個職位上,掙那麼幾個錢?
你是否願意已經竭盡全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卻總得不到領導的認可?
…………
以上的境況,想來也沒有幾個人願意。也正因此,跳槽就成了我們不得不做的選擇。當然,跳槽雖然能為我們贏來更多的機會,但也可能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不過人生的道路不就是這樣嗎?每向前邁出一步,我們都很難清楚下一步會是什麼。我們能做的,也隻有邁步向前,讓未來在我們的腳下延伸。
人生之所以精彩,也就在於此。就因為未知,我們才渴望去求知;就因為太多東西不能輕易掌握,我們才想掌握更多。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說:“神羨慕人類,是因為人類有成敗,有生死—這就是人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