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能幫助我們檢查記憶的準確性。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得。”因為受個人的局限性,我們記憶的知識,難免會有一些謬誤。通過爭論,自己的錯誤、缺陷很容易就暴露出來,從而得到及時的糾正彌補。同時,正確的知識也能得到檢查和應用,記憶的牢固性就得到深化鞏固。一個人很難理解的問題,通過討論也能比較順利地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互相啟發,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靈感,從而發現和理解問題的本質。
運用討論記憶學習要注意幾個方麵:
討論的動機要正確,進行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辯明知識的準確性,從而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討論時態度要端正,保持善意、求知的態度,不能死要麵子,鑽牛角尖;討論的方法要正確,要圍繞著中心議題進行討論,獨立思考,不能人雲亦雲,不懂裝懂。
9.諧音記憶
諧音記憶就是指根據記憶材料,與另一事物讀音相同或相近產生聯想,幫助記憶。利用諧音,一些枯燥乏味的材料就變成了生動有趣的事物,構成激戲的圖象,使人處在詼諧、愉快的氣氛之中,因此記憶效果好。
有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愛喝酒的先生,上課時間因為外出,就給學生布置了一道題目: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後30位,並宣布自己回來後進行背誦考試。學生愁眉苦臉地望著“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這一長串數字,但又奈何不了先生,隻好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有幾個調皮的學生卻滿不在乎,揣好題目,就跑到後山玩去了。這時,他們看到先生正與一個和尚在山頂的涼亭對飲,就吐著舌頭,扮個鬼臉,悄悄地鑽進樹林玩了。夕陽西下,先生酒飽飯足歸來,見少了幾個學生,勃然大怒,馬上考試。那些循規蹈矩、死記硬背的學生,背得丟三落四,七顛八倒,先生很是不滿。當那幾個貪玩的學生回來時,先生大發雷霆,聲稱,如果背不好,要打手心五十板。可是一考,卻各個流利自如。先生很是詫異,怎麼用功的沒有記住,貪玩的倒背得出來?原來,在玩耍的時候,有個聰明的學生,把它編成了順口溜:“山顛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牛兒鬥死,扇扇刮,扇爾吃酒。”一邊念,一邊模仿山頂上喝酒的先生,做飲酒、鬥牛、死去、扇耳光的動作,沒有幾遍,個個都把圓周率記住了。
英語單詞的漢語諧音也可以用於記憶。比如,eighteen,意為18,其諧音為“愛聽”,818即是“不愛聽”;nineteen是19,其諧音為“難聽”1919即為“難聽難聽”。
有些諧音隻與個人的經曆有關,說出來別人不懂;有些諧音隻能意會不能言傳,采用諧音的惟一目的是記憶,因此並不一定就要追求連貫、一致、準確。隻要自己認為有助於記憶,都是可取的。
10.數字記憶
簡簡單單的0、1、2、3、4、5、6、7、8、9的十個數字可以組成成千上萬的數字串。它們冗長繁多,難以記憶。其實記數字並不難,有一套推理方法可用。最要緊的步驟是先注意它,也就是在記住數字之前,必須先注意它,將它和其他的數字分開,全神貫注不受其他數字的幹擾。其次是找出數字之間的內在關係。比如,369-2468這個數字串,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就可以發現前三個數字是3的倍數,後四個數字則是2的倍數。當然,並非所有的數字串都有這麼明顯的規律,但許多數字相互間的確有特殊的關係。
請看下麵的數字串,每次看一個,看看能否發現數字間的關係,直到所有的數字都看完,然後嚐試去回想,看看能回想起多少個數字。
543-2109426-4686107-4159342-5167
我們會發現,前兩個數字較簡單,後兩個就有點困難。第一個數字從5開始遞減l,直到0,再從9輪起。第二個數字從4起,先減去2得2:再從另一個偶數6減去2得4:再從另一個偶數8減去2得6。第三個數字有點不一樣。剛開始時把1和0並在一起變成10,10減去3得7;7再減3得4;再次得l。最後則是4加1得5;再加4得9。最後一個數字是把兩個數字當作一個單位去運算。再試著看看其間的關係,我們可以試著把34減去9;再減9;再減。現在你已經知道這四種關係了。試著再去回憶這些號碼,就會發現確實有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