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嶽陽樓(1 / 2)

楊風一路乘船過江來到洞庭湖畔。楊風看那洞庭湖湖水平靜無波,隻是清風吹過才會拂動出一絲波紋與楊風重小看見的大海相比簡直就是天地之別。那大海之邊無時無刻不在泛起驚濤駭浪,片刻也不像這洞庭湖中的水麵如此平靜。

楊風正看著湖水發呆隻聽見一個聲音從身旁響起,楊風回頭一看原來是湖上一個老漁夫在楊風身後叫他。楊風望著那老漁夫愣愣失神,那漁夫見楊風這個樣子,笑道:“少年郎,你是第一次來這洞庭湖畔吧。”

楊風自小受家破人亡的打擊對常人都有一股莫名的冷淡,不過楊風見到這老漁夫想到自己過世多年的爹爹楊遠海,對這漁夫有著淡淡的好感,也笑道:“老丈說的不錯,小生是第一次來這洞庭湖。”

那老漁夫笑道:“所有外鄉人來到這洞庭湖第一次看見這廣闊的湖麵心中都難免震撼。”

楊風淡淡的笑了笑也不回答,這洞庭湖雖然壯觀,可是******相比卻是不能相比,楊風也不明說向那漁夫道了個謝就離開湖畔。

楊風沿著湖邊往前走去,身後傳來那老漁夫的聲音:“少年郎,你第一次來這洞庭湖一定要去看看那嶽陽樓。”

楊風聽到身後那個聲音也不說話,隻是慢慢隨著湖邊慢走。走著走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楊風離開湖邊望著嶽陽城的方向走去。

在離湖邊不遠處楊風看到了一座三層的樓台,楊風看那樓台修得甚是巧妙,在外麵觀之覺得整個洞庭湖的靈氣都被這樓台占盡。

楊風慢慢走近那樓台,隻見樓台底層的門口的兩旁掛著兩塊木板,左邊寫著洞庭天下水,右邊寫著嶽陽天下樓,而橫欄上麵提著三個字“嶽陽樓“。楊風見這樓台就是那老漁夫嘴中所說的嶽陽樓,不由得想看個究竟。楊風順著樓梯往上走去,走上了三樓。從這嶽陽樓看下去楊風隻覺得這整個洞庭湖的風光在這樓上都盡收眼底,心中有一股說不錯的感慨。隻覺男兒就應該有此時的心懷,楊風看完這洞庭風光正想下樓,忽然發現在那三樓的牆麵刻著字,楊風走近一看發現原來是一首詞,題詞之人名叫範仲淹。

楊風在穀中生活了九年根本不知道這範仲淹之名,這範仲淹乃是慶曆重臣組織變法,本想強國興兵。無奈新法大大的傷害了統治階層的利益,範仲淹也被政敵所害扁離朝廷,變法也宣告失敗。楊風不知道這範仲淹平生所做之事,隻是看這詞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時,心中不中不由大起同感,嘴中連連讚道:“好,好,好。”

楊風連說三個好字忽然聽見身後一個說道:“你連說三個好字,不可你可知道這詞好在何處?“

楊風轉身一看見自己身後不知道何時站著一個相士,那相士做道士打扮,手中拿著一個泛白的布帆上麵寫著先天演卦四個大字。

楊風聽那相士話中帶著戲略臉色不逾,也不答話轉身就想下樓。那相士見楊風想走,走上前去,道:“小友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就這麼急於要走嗎?“

楊風冷哼一聲,道:“讓開。”

那相士見楊風隱隱發怒也不生氣依然不緊不慢的問道:“小友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

楊風冷道:“這兩句話包含著無盡的悲天憫人之意難道不是好句嗎?“

那相士笑道:“句是好句,不過寫這句的人不見得有你說的那股悲天憫人之意。”

楊風聽那相士這般說,心中不悅,道:“閣下這般說,難道你就以為能自比這寫下這詩句的人嗎?能寫下這般詩句之人絕對是個得大道之人,我看閣下未必能與之相比?“

那相士聽楊風譏笑他也不生氣,依然笑著道:“我自問比這寫這詩句之人更加懂得這兩句話中之意,寫這詩句的人最多隻是一時感悟,我卻早已知曉這意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