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攻心為上(1 / 1)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衡之以利”,這是與陌生人溝通中的最根本原則。以理服人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從你講的道理中領悟到其正確性,從而接受你的意見,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勸導說理要對準要害,出言有據,事實確鑿,對方的觀點就會不攻自破。

曉之以理,還要結合動之以情,通情才能達理。有時對一個人講大道理時,教育對象並非對道理本身不接受,而是與講道理的人感情上合不來。這時講道理的人要善於聯絡感情,要注意反省自己有無令對方反感的地方,及時克服和糾正。尤其當對方抵觸反感情緒較大時,首先要以誠相待,要在理解、尊重、關心的原則基礎上,再講道理。這樣往往能以情動人,在催人淚下的同時,不露痕跡地對聽眾施加思想影響,使人不知不覺地接受其教義。這就是情感的力量。對於初次見麵的陌生人,以事比事,將心比心,運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經驗教訓,再加上感情色彩濃厚的語言,去進行繪聲繪色地訴說,易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為接受道理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

很多人之所以能在各種場合中做得遊刃有餘就是因為他們能很好的運用這一點。小風之所以能和很多的朋友相處得很好,就是因為她能很好的在與朋友見麵時總是會說一些別人察覺不到的亮點,然朋友聽了心裏會舒服很多。

有一天,她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期間她聽說,這個朋友的妻子是一個非常喜愛首飾的人,於是,當她到會場後,聽到所有的人都在誇獎新娘長得漂亮時,她便說你:“哦,您佩戴的這個墜子,真是少見,太特別了,您真有品味”。結果她的話剛剛說出口,朋友的妻子立刻微笑著說:“謝謝,這個墜子隻有在巴黎才能買到呢,我非常喜歡它。”就這樣,兩個人彼此之間成了好朋友。人情話並不都是虛虛飄飄地閑扯,有的人情話並不是兩嘴唇一張一合就能說出來的,而是需要抓住對方的心裏,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大家眾口一詞的讚美某個人的同一事件時,很多情況下會使他(她)陷入不自在的境地,但如果此時,你能了解對方的心裏,那麼,你說的話才會給對方留下很好的印象,也才會讓對方接受。

當然,在生活中,與他人交談的時候,想要抓住人心,你要識人而定。如果,這個人是初次見麵,你要盡量避免說一些對方人品或性格的事情,而是要稱讚他人的具體事物,就像原文中的小風一樣,見麵先稱讚新娘的首飾,這樣不僅不會讓人產生戒備之心,還會讓人對你產生一種親近之感。然而,如果和熟識的人交談,你就可以大膽的讚美他去過的成就或行為。因為這時彼此之間都已經很了解,讚美這些即成的事實,更容易抓住對方的心裏,讓人接受。

由此看來,要想成功說服陌生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最大的障礙就是對方的“心理防線”。因此,設法動搖對方的心理防線,是說服對方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動搖陌生人的心理防線呢?除了要曉之以理,具有充實的內容之外,還更要動之以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進行攻心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是學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尊重。而一個人在受到別人尊敬時,心情會特別的輕鬆愉快,在這種情況下攻破對方,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強調與對方在某些方麵的相似之處

找出與對方彼此一致的共同點,不僅導致彼此喜歡,還可以互相產生信任感。在一些著名的演說家的演說詞中,常常出現這類詞句:“我們所想的”“我們這種表現”等等。他們常以“我們”替代“我”這個詞,這樣在聽眾中就會達成一種共識:這是我們大家的,從而產生了一種共鳴。演說家的高明在於把自己融於聽眾之中,讓聽眾接納他,從而令聽眾成為被說服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勸說成功,不妨也使用演說家這種慣用的說服技巧,挖掘自己與對方的相似因素,譬如文化背景方麵、年齡方麵、社會經曆方麵、工作專業方麵、思想感情方麵、興趣愛好方麵等。

以對方的立場為出發點

考慮對方的立場,發掘對方的欲求與情感是說服的基本方法之一。想要說服別人,不妨設身處地的以對方的立場為出發點,找到對方的利害之所在,使被說服者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做法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就能緊緊抓住對方的心,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一語搞定陌生人

有了互相了解,有了感情交流,就有了心理共鳴的基礎,話就能夠說到對方心裏,就能通過“通情”而“達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