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一紙書信定嶺南(二)(1 / 2)

嶺南馮家家主馮盎思慮良久後,同意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要求,表示願意按照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要求,派遣自己的世子馮智戴進入大唐帝都長安城任職,並每年向大唐朝貢,服從大唐兵部的兵力征調。

之後馮盎和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使節李公掩相談甚歡。

數日後,馮盎的書房內。

馮盎端坐於書案後的黃花梨高背椅上,馮盎的世子馮智戴邁步走進了書房,向馮盎辭行。

馮盎緩緩的走到了馮智戴的麵前,輕輕拍打馮智戴的肩膀道:“智戴,此去大唐帝都長安城,你名為做官,實為人質。為父希望你到長安之後,處處小心謹慎,莫要惹是生非。”

馮智戴對著馮盎躬身一禮道:“請父親放心,我必謹遵父親教誨,不生是非。”

馮盎麵露溺愛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馮智戴,對於馮智戴,馮盎還是十分滿意的。

馮智戴今年二十歲,性格沉穩,勇武而富有謀略,能服眾,善撫籠人心,得到了嶺南將領和士卒們的擁戴,嶺南的各級官員、各部落首領也非常樂意服從馮智戴的命令,並以為馮智戴做事做為榮耀。

馮智戴也看著自己的父親。他向自己的父親馮盎,問出了自己內心裏的疑問:“父親,如今大唐北麵有突厥大敵,其南方二十餘萬精銳,又因為多年屯田,不加訓練,而喪失戰力。如今即使我嶺南馮家不遵照大唐皇帝的要求,大唐也拿我嶺南馮家毫無辦法。我想不明白,父親為何同意大唐皇帝的要求,讓我到大唐帝都長安城中做為人質,並答應他每年向大唐進貢,服從大唐兵部的兵力征調呢?”

馮盎看著麵露疑惑的馮智戴,緩緩的說道:“智戴,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家族的主事之人,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審時度勢啊。想當年你的曾祖母譙國夫人以八十八歲高齡親自披甲持刃,統領我嶺南六州所有官員、嶺南各族各部落首領迎接隋文帝的使者,進入嶺南,並主動獻上嶺南六州山川、河流地圖於隋文帝,以示臣服,就是因為當時大隋滅了南陳之後,大隋一統天下之勢已經形成,妄想和大隋對抗,隻有滅亡一途,戰事開啟,將給我嶺南馮家和嶺南百姓帶來致命的傷害啊。

如今大唐已經一統天下,並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如果亂世,群雄割據,紛爭不已,所有人都會允許我嶺南馮家在嶺南進行自己的統治,做自己的土皇帝,但是如今大唐已經一統天下,當今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又是一代雄主,他是絕對不會我嶺南馮家在嶺南做為一個國中之國存在的。隋朝末年,我嶺南馮家已經達到極盛,盛極而衰,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啊,我嶺南馮家如今再想想以前一樣,獨自、完全控製整個嶺南,那是整個形勢,整個大唐都不會允許的啊。

此次大唐皇帝李世民以書信的形式,在承認我嶺南馮家對嶺南地區控製權的同時,向我嶺南馮家提出了一些要求。這未嚐不是一次談判,一次妥協啊。大唐皇帝承認我嶺南馮家對嶺南地區的統治,擁有對嶺南境內官員的任免權和對軍隊的控製權,這就已經表明大唐皇帝李世民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了,他提出那些要求,看似和我嶺南馮家在商量,實則是他的底線,如果我嶺南馮家敢不滿足他的條件,他必然對我嶺南馮家對嶺南地區統治的合法性,直接否定掉,之後就是大唐和我嶺南的戰爭連綿不斷,而我嶺南馮家相比起龐大的大唐還是太弱了,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被大唐徹底吞並掉,整個嶺南馮家也會被大唐連根拔起,鏟除殆盡。因此我嶺南馮家如果不想和大唐開戰,那就必須答應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