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喜歡這首詩,這首詩會鼓勵大唐百姓們將自己的孩子送往學堂,培養人才,以為大唐以後所用。因此李世民當即表示應允,並下詔立即通過活字印刷術頒行於全國。
這首詩是宋朝宋真宗趙恒所作。表明隻有讀書求取功名,才是人生中最佳的出路,一旦讀書成名,財富、美女、地位都會得到,理想、誌向也都會得以實現。這首詩功利性很強,但是簡單易懂,最容易為大唐普通百姓所接受。
李玄期待著大唐知識的普及,大唐百姓人人向學,因為李玄內心裏深深的知道:隻有最普通的平民百姓才是曆史的創造者和變革者,他們是整個社會進步,文明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傳播,大唐百姓中的人才們,會逐漸通過科舉走向大唐朝堂,走向大唐權力的中心。這些人才們他們同出身於各大豪族的子弟不同,他們的家族比起各大豪門,差距甚遠,可以用寒門來形容。他們的參政議政,將為整個大唐注入新的血液,擴大和鞏固了大唐社會的統治基礎,改變了由各大豪族壟斷朝政的局麵,對各大豪族起到了抑製製衡的作用。而這正是李玄要做的第一步,之後,廣大的寒門子弟,必然會保障最底層的平民百姓的利益,因為那是他們唯一的、強有力的支持者,而李玄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和廣大進入大唐朝堂的寒門子弟一起,喚醒最底層,最廣大的民眾,從而推動整個大唐社會向前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技術快速的向前發展,以達到自己重返後世的目的。
太極宮,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龍椅之上,陷入沉思。
他在會議和李玄接觸的一幕幕情景,李世民覺得李玄是有他自己的謀劃的,但是李玄如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大唐有利的,讓他看不清楚李玄到底在謀劃些什麼,李玄太聰明,也太神秘了,這讓大唐皇帝李世民絲毫都不敢放鬆對李玄的警惕和戒備。李玄這個人啊,用得好,將會對大唐有大裨益,用不好,則會對大唐有大危害啊。
大唐帝都長安城,房玄齡的府邸。房玄齡也在書房內來回的踱步,思量著李玄的一舉一動,和李玄動作背後的意義。別的大臣可以不考慮李玄神秘的舉動,做為眾臣之首,大唐皇帝的左膀右臂的房玄齡是無論如何不會不考慮的。李玄的每一次動作,每一個建議,都在房玄齡的腦海裏一一而過,一番思考後,他也沒有猜不透李玄動作背後的謀劃到底是什麼,他也覺得李玄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大唐有利的,他和大唐皇帝李世民一樣,想靜觀其變,再看看,看看李玄到底有什麼樣的謀劃,李玄到底想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