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找一個願意替你死的朋友(1 / 1)

“告訴我你的朋友是誰,我便知道你是哪一種人。”約翰·丹佛常常這麼自信地說。

朋友是我們的第二生命。在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必須在與知心朋友彼此契合的靈魂合唱中,才有真正的成長。

古希臘,有一個叫皮西厄斯的年輕人,觸犯了暴君奧尼修斯。他被推進了監獄,即將處死。皮西厄斯說:“我隻有一個請求,讓我回家鄉一趟,向我熱愛的人們告別,然後我一定回來伏法。”

暴君聽完,笑了起來。

“我怎麼能知道你會遵守諾言呢?”他說:“你隻是想騙我,想逃命。”

這時,一個名叫達芒的年輕人說:“噢,國王!把我關進監獄,代替我的朋友皮西厄斯,讓他回家鄉看看,料理一下事情,向朋友們告別。我知道他一定會回來的,因為他是一個從不失信的人。假如他在您規定的那天沒有回來,我情願替他死。”

暴君很驚訝,既然有人這樣自告奮勇。最後他同意讓皮西厄斯回家,並下令把達芒關進監牢。

光陰流逝。不久,處死皮西厄斯的日期臨近了,他卻還沒有回來。暴君命令獄吏嚴密看守達芒,別讓他逃掉了。但是達芒達並沒有打算逃跑。他始終相信他的朋友是誠實而守信用的。他說:“如果皮西厄斯不準時回來,那也不是他的錯。那一定是因為他身不由己,受了阻礙不能回來。”

這一天終於到了,達芒做好了死的準備。他對朋友的信賴依然堅定不移。他說,為自己深愛的人去死,他不悲傷。

獄吏前來帶他去刑場。就在這時,皮西厄斯出現在門口。暴風雨和船隻遇難使他耽擱。他一直擔心自己來得太晚。他親熱地向達芒致意,達芒很高興,因為他終於準時回來了。

暴君還不算太壞,還能看到別人的美德。他認為,像達芒和皮西厄斯這樣互相熱愛、互相信賴的人不應該受不公正的懲罰。於是,就把他倆釋放了。

“我願意用我的全部財產,換取這樣一位朋友。”暴君說。

假如沒有朋友,你能想像生活將是什麼樣子?

和許多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是人生一大樂事,會常常因此而忘記時間的存在。但也許有這樣一種情況,雖然你的周圍不乏許多親密的朋友,可要找到一個真正的知心朋友卻並不容易。你生活優裕時,身旁會圍繞著許多朋友,但是他們感興趣的不是你本身,而是因為你過得很舒適;一旦你遇到困難,他們便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亞裏士多德說:“有許多朋友的人,往往都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如果沒有知心的朋友,即便擁有再多的朋友,也等於沒有。

細細品味人生,有幾個知心好友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回憶當年,同在夏天夜空下細數星星的玩伴如今又都在哪裏,在你孤獨疲憊的時候,何不重接起那風箏的斷線呢?下麵的這則寓言,就是對知心朋友最好的詮釋。

有兩個人十分要好,彼此不分你我。一日他們走進了沙漠,幹渴威脅著他們的生命。

上帝為了考驗他倆的友誼,就對他們說:前麵的樹上有兩個蘋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地走出沙漠。

兩人聽了,就都讓對方吃那個大的,堅持自己吃小的。爭執到最後,誰也沒說服誰,兩人都在極度的勞累中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其中一個突然醒來,卻發現他的朋友早向前走了。於是他急忙走到那棵樹下,摘下蘋果一看,蘋果很小很小。他頓時感到朋友欺騙了他,便懷著悲憤與失望的心情向前走去。

突然,他發現朋友在前麵昏倒了,便毫不猶豫地跑了過去,小心地將朋友輕輕抱起。這時他驚異地發現:朋友手中緊緊地攥著一個蘋果,而那個蘋果比他手中的小了許多。

他們都經受住了上帝的考驗。

約翰·丹佛認為,不要輕易地去懷疑自己的朋友,各種猜測和疑慮都會加大朋友間的裂痕。應該相信,一些誤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真相大白。約翰·丹佛強調,交友不在數量的多寡,而是要看彼此能否真誠相待。

擁有一個知心朋友,對每一個生命個體而言,都是一生中最可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