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別人能幹的事,自己就不要幹(1 / 1)

“別人能做的事情,我絕對不自己動手去做,否則就是在浪費時間。”這是約翰·丹佛先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他所要做的是全程掌控,是做屬下沒法做或沒有權利和能力做的事情,而不是埋首於瑣碎事務中忙得不亦樂乎。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在任期間,他並不像有的國家領導人那樣顯得日理萬機,他甚至給人的感覺總是很悠閑。我們先來看一個他的日常生活鏡頭:

一次,艾森豪威爾正在打高爾夫球,白宮送來急件要他批示。總統助理事先已經擬定了“讚成”與“否定”兩個批示,隻待他挑出其中一個簽名即可。誰知艾森豪威爾隻是簡單地看了一下後,就在兩個批示後各簽了個名,說:“請狄克(即當時的副總統尼克鬆)幫我批吧。”然後,就又若無其事地打球去了。

但就是這樣一位“懶”總統,卻領導美國取得了曆史上最為和平安定的時期,創造了美國曆史上最空前的繁榮,直到現在,人民還在懷想著過去的那段好時光。

艾森豪威爾的“懶”並不是當上總統之後才養成的,他的這個習慣由來已久。比如——二戰結束後不久,艾森豪威爾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一次,副校長安排他聽有關部門的彙報,考慮到係主任一級人員太多,隻安排會見各學院的院長及相關學科主任,每天見兩三位,每位談半個鍾頭。

在聽了幾撥人的彙報後,艾森豪威爾把副校長找來,不耐煩地問他總共要聽多少人的彙報,回答說共有63位。

艾森豪威爾大驚:

“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從前做盟軍總司令,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支軍隊,而我隻需接見三位直接指揮的將軍,他們的手廈我完全不用過問,更不用接見。想不到,做一個大學的校長,一次彙報就要接見這麼多的人。他們談的,我大部分不懂得,又不能不細心地聽他們說下去,這實在是在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對學校也沒有好處。你訂的那張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約翰·丹佛進一步強調,管理者的職責是引領而非運營,要想讓部屬能夠獨擋一麵,就要放權。而且,放權是最好的集權方式,隻有放權才能擁有更大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