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川地鱷潭 第三十八章馬來巨鱷(1 / 2)

我覺得我可以出一本《奇聞動物大全》了,自從八百媳婦古國的經曆開始,所見無不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動物。這種紅甲藍腹的忽律本就隻存在了古籍記載之中,沒想到在這處不起眼的古墓裏,我們卻遇到了兩隻。我問金鎖遇到的那隻有多大。

金鎖如鋒芒在背地說道:“乖乖,足有兩三米長呢!”

兩三米屬於鱷魚的正常體型,參照一些大型鱷魚看來,這隻是未成年的個體。我一向對這種生物敬畏有加,因為與恐龍同時期存在的生物,能熬到現在,可見其頑強的生命力。作為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物種,鱷魚自然有它們的生存之道,從亞洲到非洲,從美洲到澳洲,到處都是它們活動的軌跡,甚至有的鹹水鱷可以入海生存,我記得以前寰宇地理就拍攝過鹹水鱷大戰大白鯊的紀錄片。

從我所了解的鱷魚種類來說,從遠古時期的恐鱷、帝鱷、普魯斯鱷、喙嘴鱷、無棘腔鱷、長嘴海鱷……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的一種生物。金鎖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物,但是這一次明顯是被嚇得不輕,其實這東西我第一次了解是熟悉的五個字“鱷魚的眼淚”。

鱷魚作為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龍,有其獨到之處,冷血之卵生動物,雖然經曆了億萬年,但是長久以來的改變甚少,是水中或水陸唯一的獵食者及清道夫。屬脊椎類兩棲爬行動物,其性情大都凶猛暴戾,喜食魚類和蛙類等小動物,甚至噬殺人畜。我記得二表哥跟我說過,在廣州番禹有我國目前最大的鱷魚養殖基地。

而說起“鱷魚的眼淚”,大多人會認為鱷魚這是在排泄體內多餘的鹽分。海龜、海蛇、海蜥等一些海洋爬行動物和一些海鳥身上,都有鹽腺長在眼眶附近。鹽腺使這些動物能將海水中多餘的鹽分去掉,從而得到淡水。所以,鹽腺是它們天然的“海水淡化器”。所以人們認為鱷魚流淚也是這個原因。

而且,鱷魚腎髒的排泄功能很不完善,體內多餘的鹽分,要靠一種特殊的鹽腺來排泄。鱷魚的鹽腺正好位於眼睛附近。但這隻是猜測。到了1970年,才有生物學家去檢測鱷魚眼淚的成分,發現海灣鱷魚在海水中生活一段時間後,其眼淚的含鹽量有所增加。這似乎證明了鱷魚的眼眶有和海龜一樣的鹽腺,於是被寫入動物學專著和教科書。

但是另一方麵,這個實驗表明,鱷魚眼淚的含鹽量比海龜、海蛇等海洋爬行類的鹽腺分泌物的含鹽量明顯要低,因此也有生物學家(包括做這個實驗的人)認為,它其實否定了鱷魚眼眶有鹽腺的假說。

這場爭論在1981年結束。那一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塔普林和格裏格注意到,灣鱷的舌頭表麵會流出一種清澈的液體,他們懷疑這才是鱷魚鹽腺的分泌物。但是液體分泌的速度太慢,無法收集進行分析。他們給鱷魚注射鹽水刺激鹽腺分泌,也不成功。最後,他們采用的辦法是給鱷魚注射氯醋甲膽堿——以前的實驗已表明,給其他海洋爬行動物注射氯醋甲膽堿能刺激鹽腺的分泌。鱷魚舌頭上果然不停地分泌出液體,能夠用針筒收集來分析鈉、氯、鉀離子的含量並測定滲透壓。他們同時也搜集了鱷魚的眼淚作為比較。結果發現,這些分泌液的鹽分比血鹽濃度高得多,大約是其3~6倍,滲透壓則是血液滲透壓的3.5倍,和海水的滲透壓相當。而眼淚的鹽分雖然也升高了,但隻是血鹽濃度的2倍左右。

隨後,他們對鱷魚舌頭做了解剖,在舌頭的黏膜上發現了鹽腺,其構造和其他海洋爬行動物的鹽腺,特別是海蛇舌下的鹽腺很相似。此後,其他人的研究也都證實了這個發現。如此看來,鱷魚是通過舌上分泌液而不是眼淚來排泄鹽分的。那麼,鱷魚的眼淚起什麼作用呢?

鱷魚通常是在陸地上待了較長時間後才開始分泌眼淚,是從瞬膜後麵分泌出來的。瞬膜是一層透明的眼瞼,鱷魚潛入水中的時候,閉上瞬膜,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況,又可以保護眼睛。瞬膜的另一個作用是滋潤眼睛,這就需要用到眼淚來潤滑。鱷魚吃東西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會流淚。

佛羅裏達大學的動物學家肯特·弗列特2007年在鱷魚飼養場觀察、拍攝了4頭凱門鱷、3頭短吻鱷在陸上進食的情況,發現其中的5頭的確會邊吃邊流淚,有的甚至眼睛會冒泡沫。它們吃的是像狗食一樣的加工食品,當然犯不著為這些食物哭泣。弗列特推測,這是因為鱷魚進食時伴隨著吹氣,壓迫鼻竇中的空氣和眼淚混合在一起流出來。但是,鱷魚流淚是在排鹽的說法仍在教科書、科普讀物、知識競賽中廣為流傳。可見,言之鑿鑿的傳說、見聞固然不足為憑,教科書也未必完全可靠。

當然了,這是題外話,隻是一個小科普。造物主十分神奇,我們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永遠都會有阻礙。在中國的古代,有很多關於鱷魚的記載,《禮記》中叫是一種鱷魚,後來唐代韓愈因鱷魚之患作《祭鱷魚文》如討賊文,義正辭嚴,嚇退鱷患。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更是將鱷魚歸入藥性,“鱗部-鱷魚-釋名:土龍。”並將藥性定為:“主治:心腹症瘕、濕氣邪氣。”無疑表明了鱷魚在人類生活的作用,近代更是以鱷魚皮革製作奢侈品而顯示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