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巴山龍塚 第二十一章巨臉崇拜(2 / 2)

多神崇拜,起源於遠古時代。遠古先民對各種自然現象及自己本身同自然界的關係無法正確理解,於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並相信萬物精靈有善惡之別,善者造福於人,惡者降災於人,為了趨吉避凶,而從事種種祭禱巫術活動,便產生了原始的宗教。萬物有靈,就是多神崇拜。這種與巫術結合在一起的多神崇拜的現象是我國古代宗教信仰的一大特點,佛、道二教興起以後,表麵上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其實卻更加豐富了這種崇拜。

簡言之,佛、道崇拜的是有具象化的神,全部都是擬人化的,有鼻子有眼兒;但巫術崇拜,上到天地,下到草芥,都可以被崇拜。這也是巫術崇拜五花八門最主要的原因。

與日、月、星辰、風、雨、雷、雲、四方、山、川、土地等有關的神祇,全都是巫術中各派別的崇拜對象。這麼一看的話,崇拜臉,也無可厚非了。

早在雲南的時候,我就接觸過四川的一些商人。他們曾經提起了四川涼山一帶,據說四川涼山彝族祭司畢摩精於巫術,該族在氏族家之間打冤家時,不僅士兵磨刀擦槍,積極做好軍事準備,祭司也作戰鬥動員,對敵方實行巫術戰,畢摩要親手捏一個泥人或紮一個草人,內放死畜遺骨,把它作為敵人的首領,召開氏族家支大會,詛咒泥人,且以刀砍或針刺,然後偷偷置於敵方村落,認為如此這般,戰事一起敵人就群龍無首,潰不成軍。彝族流行姑舅表婚,不可違反。一旦有人破壞,將姑娘另許他人,男方則請畢摩架一樹枝,拴一隻羊和一隻雞,對其詛咒,然後殺死,同時捏一泥人或紮一草人,象征對方,並且用古老的石刀肢解泥人、草人,說:"誰破壞姑舅表婚,誰就像泥人一樣下場。"

其實這就是一種巫術替身,比如東山嘴和牛河梁出土的孕婦陶塑像,案板出土的陶塑像等,曾經有人說,牛河梁出土的大型陶塑像為祖先神偶,而小型孕婦則是巫術的道具,這種看法有道理,仔細推測這種小型像與傳統觀念裏的神像有明顯區別:一是殘缺不全,多為人為打破;二,有些是在宗教遺址或灰坑中發現的,不是神壇供奉的,特別是案板遺址出土的陶塑女像,已相當殘破,無頭與四肢,該遺址出土的八件,其中七男一女,而且是被丟在灰坑中,丟時是放在編織物中,其中還有豬骨頭、精美的玉指環、骨雕柄飾、玉石和天然珍珠製成的串飾。很清楚,這位女像不像女神,而是旅行巫術時作為替身丟到垃圾堆裏的,但為了達到巫術的預期目的,還給許多珍貴的肉食和裝飾品。問題是,為什麼把這些巫術替身打破致殘呢?正如民族學資料所說明的,作為巫術替身,是巫師行巫的手段,是以病人或敵人的身分出現的,都是被破壞、被丟棄的東西,目的是使病人康複,或者致敵人於死地。

或許我也可以做一個大膽的推測,眼前的這張巨臉,即可能是蜀王所選定的“替身”。假設魏長青所說的是真的,向往返老還童,那麼為了阻止臉上容貌發生變化,他極有可能用這張臉來代替自己。希望歲月的流逝使這張臉變得蒼老,而自己不發生任何的變化。細一想,我的推測也完全可以站住腳。

眼前的這張巨臉,一張嘴唇就要比我們一個成年人還大,雖然看上去態度祥和,儀態端莊,但不明白為什麼,心中總是覺得有種不舒服的快感。我認為,這可能得知這東西與巫術有關後,每個人的正常反應吧。

拳頭大小的破洞中吹出來了一陣陣的陰風,在大雨中更顯得陰冷了,就像是有人控製著調到極冷的空調口,對著你的關節吹,刺骨的冷。我說道:“洞口打大一些,放一放裏麵的濁氣。”

也許是寶物就在眼前了,魯長德格外賣力,想都不想就聽從了我的吩咐。想起來那一晚殺死丹慜……跟眼前這個大胡子判若兩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洞口再次被擴大了。猶如一個井口大小,這一次,我們站在坑邊都能明顯感覺到風嗚嗚往外麵吹著。其實打洞的這工夫,空氣放得差不多了,但為了保險起見,我們還是戴上了防毒麵具,然後順著提前綁定好的安全繩索,溜進了墓道中。從之前手電光的照射距離看,墓道的高度大概在三米左右。我們放下的是一條十米多長的繩索。但是很奇怪,隨著下降的距離拉大,第一個下去的魯長德突然不動了。

我是第二個,就在他的頭頂。見他不動,我也沒辦法,因為戴著防毒麵具的緣故,我隻能甕聲甕氣地問他:“繼續下啊,怎麼不動了?”

沒想到,魯長德一手抓緊繩索,一邊有手電光打給我看:“繩子……長度不夠。”

順著他手電光的光柱看過去,隻見就在他的腳下不遠,繩子的尾端正在來回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