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黃沙鳳眼 第五章有鳳來儀(2 / 2)

我站起來,用一根登山杖作為了拐杖,提著無煙燈,一瘸一拐地朝前麵走。走了許久,身邊的景致都沒有變化,而且道路也變得逐漸狹窄了。到了目前的這個位置,巨浪滔天的河水已經變成了涓涓細流。

我仔細想著這一情況的變化。河水的水量沒有變化,而在這裏變成溪水的話,隻有一個可能了,就是它在中途分流了。但是我一路走來,也沒有看到河水有分支,那麼就應該是河底有一條分流,所以水量到這裏就變小了。

繼續往前走了一段後,才發現了一處不同。溪流到達這裏的時候,變成一條小瀑布,垂直向下,深度看不出來有多少,但腳下卻是無盡的黑暗。

我麵前,是一條石橋,沒有過多的修飾,隻是一條勾連這邊與對岸的懸空石頭通道,僅有一米來寬,兩邊沒有任何的扶手。走這樣的路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尤其還是在我一條腿受傷的情況下,我深吸一口氣,慢慢地走了上去。空曠無比的空間內,隻有登山杖“咚咚”與我的腳步聲,這種孤寂的感覺令人惆悵。

石橋長達百餘米,走到對岸的時候,我高舉無煙燈,忽然發現了這個地方很不一般:石橋對麵的地麵上,鋪著正方形地磚,盡管堆積了厚厚的一層灰,但是拂去灰塵,能看到每塊地磚上都有字。我徹底清理掉一塊地磚,上麵的字卻是我不認識的字體,可能是古時候的西域文字吧。我倒後悔沒有把艾山帶進來了,說不定他這種本地人會認識呢。

不過每塊地磚上隻有一個字,要想知道全部內容的話,得對整個地麵做個清理。我腳下的這塊空地,足有上千塊地磚,要想清理出來隻能是做一個大掃除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我是來找神祇木的,又不是來做清潔工的。

無煙燈這種東西照射範圍有限,沒辦法得窺環境的全貌,我隻能是撞大運似的往前走,沿途做好標記,免得太乾他們找不到。

沿著這片空地走了十多分鍾,麵前赫然出現了兩道碩大的黑影,巍峨聳立。我心中一驚:褶子了,不是又遇到了什麼怪物吧?這兩道黑影每一個都高大十餘米,一左一右,卻有巋然不動。

我本想換條路徑,但害怕一轉身被它們發覺,隻好站在原地不敢動。就這樣,我與兩個不知名的怪物對峙了十幾分鍾,我見它們在這期間竟然不動,不由地起疑,往前麵走去。

等走近後,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一聲讚歎:這隻是兩尊石像,以鳳凰為主題,雕刻得栩栩如生。左邊的昂首傲立,凜然生畏;右邊的鐵羽直立,威風八麵。不過在這種地方會出現鳳凰這種生物的石雕,著實令我詫異。

鳳凰是漢族傳說中的吉祥神獸,而溫宿古國屬於西域少數民族政權。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們的雷公廟裏擺著托爾的雕塑,感覺十分不搭調。而且,古代的石雕多數是麒麟、狻猊、獅子這些……我還從來沒有聽說以鳳凰為主題的石雕呢?何況還是在山體裏。

思來想去,我也想不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雖然我是正統的中文係科班出身,但是對於這種古代的石刻藝術,隻是聽聞一些皮毛而已,並沒有深入研究過。太乾說他是來逮鳳凰的,這裏又出現了鳳凰的雕塑,難道溫宿古國這裏真的有鳳凰嗎?

我晃了晃腦袋,現在還感覺太陽穴微微作痛。我來這裏是找神祇木的,找他媽什麼鳳凰?要不是太乾曾經來過這裏和那幅神鳥與神樹的浮雕,我恐怕早就原路返回去了。但是現在是不可能了,我隻能是想辦法尋找出路。

做好了標記後,我接著走去。對於溫宿國的曆史,我來之前也查過相關資料。隻是關於這個國家,曆史上的記載並不多,漢書中也隻是記載了:“溫宿國,王治溫宿城,去長安八千三百五十裏,戶二千二百,口八千四百,勝兵千五百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譯長各二人。東至都護治所二千三百八十裏,西至尉頭三百裏,北至烏孫赤穀六百一十裏。土地物類所有與鄯善諸國同。東通姑墨二百七十裏。”

目前所知的也隻有這些無關痛癢的消息,關於其國中百姓的信仰、風俗等,除了《博古誌》中並無其他史料記載。想一想也是,那個時期的西域,有多個國家,甚至諸如渠梨這樣的小國有一百五十人的軍隊就敢稱一國,曆史中將這些國家稱之為“西域三十六國”。

作為中國五千年曆史中的一個小角色,溫宿的記載可謂是滄海一粟了。

我正獨自一人回想著腦海中所能搜羅到的資料,一邊往前走,卻赫然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巨大的影子從我身後漸漸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