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搖了搖頭。金鎖自詡摸金校尉,其實我知道這是他自抬身價的一種說法。因為摸金校尉的裝備和做法,我從來沒見他執行過,比如聞名遐邇的摸金符,比如墓室東南角點燈……我問他:“今兒也沒旁的人,你跟哥交一句底,你真的是摸金校尉嗎?”
金鎖不善說謊,一說謊必定臉紅脖子粗。他用了一種細弱蚊呐的微弱聲音說道:“還是您老火眼金睛啊,什麼都瞞不了你。”
金鎖便給我講起了他的師承:盜墓這一行,自古有之,不過一開始是派別不清的,一見麵都說是門裏人。後來,就到了民國,一直到解放初期這段時間,出於地域性的保護,原本的盜墓才漸漸有了派別之分。比如北派以摸金校尉為首,擅長“巧力”,如盜洞打在何處(棺前、棺尾)、掘成何形(方洞、圓洞)都有講究,十分嚴密。方口形的盜洞就是北派所創,因在陝西關中地區的黃土地上多見,圈內俗稱“關中式盜洞”。北派盜墓者在工具的使用上特別講究,如洛陽鏟就是北派盜墓者發明的,既是他們盜墓利用,也是他們盜墓絕技。無論是尋找墓葬,還是發掘墓葬,“北派”沒有太多技術含量,隻是單純依靠工具鋒銳,所以可以將“北派”盜墓稱為“粗放型”。
南派則以老九門為尊,以“巧技”見長,可謂是精耕細作的“集約型”。他們手段超強,“南派”的絕活是尋找墓葬。在尋找古墓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或是祖傳的經驗,結合所掌握的堪輿理論來探穴盜寶,他們對中國古代的風水知識有獨到研究。
北派發明洛陽鏟,南派則善於使用“望”、“聞”、“問”、“切”四法,更有傳言說南派四法“長沙幫”盜墓者所總結,是他們慣用手段,當然也是絕技。南北兩派各有千秋。
但是鮮有人知的是,除了南北兩派之外,還有東西兩派。東派講究行舟駕船,最擅長探尋水底墓、海葬墓,相傳,東派的盜墓者有自己的一套專有裝備,稱之為“潛龍訣”。這一點,是其他的三派的人都無法做到的。相對而言,東派盜墓者雖然尋找水下墓葬有一套,但是陸路之上,卻很難與其他三派抗衡。中國本就陸葬墓多,海葬墓少,所以東派盜墓者的名號一直不怎麼響亮。
至於西派,則是四派中最神秘的一支,常年地處荒漠戈壁,鮮有人知。相傳,當年玄奘西去取經,途經高昌國。高昌國國王以國禮待之,後念玄奘法師一路勞頓,派人護送。送到國界處,玄奘辭行。護送隊伍返回時卻遇到了沙盜。一場廝殺過後,高昌國衛隊死傷殆盡,剩餘人馬旋即投降。因玄奘在高昌國曾說起中國的風土人情,沙盜聽到高昌國降士說起甚為仰慕,便化裝成了普通客商,潛入了中土。
那時候,長安雲集世界各地客商,又因他們有高昌國的公函,守關將士也沒有疑他。沙盜在大漠中可以橫行無忌,殺人掠貨,但是在大唐的國土不敢恣意妄為,隻好幹起了倒鬥的勾當。大唐富賈雲集,墓葬規格超前。經唐一朝,這支前身為沙盜的盜墓流派流傳了下來,而當年的沙盜早已跟當地人通婚,導致後來除了西派人自己,這段曆史根本沒有人知道。而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溫韜,正是西派盜墓者的代表。
我上下打量著金鎖:“你對這段曆史這麼熟,該不會……你是西派的吧?”
金鎖點點頭:“西派說起來不大光彩,畢竟是溫韜這號人;哪如人家北派啊,說出去都是曹操這樣的人物。唉,祖師爺丟人啊!”
我還是第一次聽見行裏人罵自己行業的祖師爺呢!
不過據金鎖自己說,若是論起盜墓這行,真正大陣仗大規模的,南派北派都不夠看,更不要說東派那些海軍了。要知道當年溫韜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十八座皇陵竟然被他一一光顧,堪稱有史記載之最。唐朝皇陵其中隻有武則天的乾陵幸免於難。
而且溫韜盜陵時一般都率領軍隊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在當時,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雖然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蕩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卻是難以原諒的。可是,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墓,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其膽量之大為令天下人無不震驚。就連後世的孫殿英與之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金鎖卻說出了另一番見底:“這是世人對西派的誤解,溫韜之所以敢這麼幹,這倒不是自己膽子大,而是西派典型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