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稍候的三十九章,將重新說到麒麟這種吉祥物,因為小說布局所限,不能夠多置筆墨,現將一些有關麒麟的傳說、故事彙編了一下,祝我們大家都能夠吉祥如意!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俗稱“四不像”,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並居四靈之首位。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

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麼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這種傳說難以考證,但是“麒麟送子”之說法卻大大地有市場。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

民間故而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

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當然它也是浪漫的愛情信物哦。

比如某香的最愛,《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描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裏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

另外,膾炙人口的黃梅戲《女駙馬》中,也有代表愛情的見證一對玉麒麟也。

當婚約受阻於父母時,馮素珍將一隻玉麒麟交於未婚夫,山盟海誓曰:

“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隻麒麟交於你,這隻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三心兩意天地不容”。

等到有情人終成眷屬,花好月圓時,又唱道:

“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

怎麼樣?很浪漫吧?

麒麟的形象在現在仍然可以看得到。

目前,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

南朝帝陵鎮守瑞獸有多種神獸,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在南京中山門外,有一雕塑,乃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於南京城外南朝蕭梁帝陵。

此雕塑紋飾華麗,身軀趨向於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挺胸曲腰,目真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獸身紋飾極富裝飾味,其體感強且厚實,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

麒麟,雖說是中國古人創造出的虛幻動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那樣括靈活現,曆曆在目,以其為吉祥形象而深入人心。

麒麟,將是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