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巧求親戚鄰居辦事(1 / 2)

有一句話叫“是親三分向”,它很清晰的說明了求人辦事時親戚的重要作用,因為是親戚,所以可以少很多求人辦事時的顧慮,你可以開誠布公、坦然相告,而對方也能根據親情遠近和事情難易來給予相應的幫助。

多個親戚多條路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開始遠離家鄉,因此許多人的親戚交錯分部在各個地方,甚至使得親戚之間存在著互不認識的現象。當你一旦陷入困境,需要求助的時候,這些親戚也許就是能幫助你的對象。所以你需要放下架子,去尋找七大姑八大姨來拉關係,也許就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能幫你的人。

民國時期清廷批準袁世凱編陳新建陸軍後,曹錕投入袁世凱的帳下,此時袁世凱已是慈禧太後十分倚重的任務,而曹錕隻當了一個小小的幫帶。他清楚的指導想升遷就要依靠袁世凱。但是曹錕卻沒有見袁世凱的機會。

正當他徘徊彷徨十分苦惱時,一個偶然機會他聽說天津宜興埠曹克忠與袁世凱是世交,於是便備了一份厚禮求見曹克忠。拜見曹克忠時,曹錕口若懸河得與他攀親,而曹克忠在曹錕的語言攻勢下,認了他為族孫,並答應向袁世凱說情。

有了這樣一個靠山,曹錕很快受到了重用,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幫帶爬上了總兵職銜。

借助親戚名義巧辦事

親戚之間總有一種比較穩固的聯係,當我們求親戚辦事時,很有可能對方不好推脫,卻也不宜親自出麵,甚至可能並不打算幫忙。這時我們可以借助親戚的名義來辦事,別人都會知道是親三分向的道理,總會賣些麵子的,即使最後被親戚知道,事已至此也不會在意的。

清政府的官場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當時的軍機大臣左宗棠有一個表親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侯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便想到父親生前與表親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找左宗棠。左宗棠見到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時,卻無法幫忙:“我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然有人會用的!”

黃蘭階無可奈何隻得離開左相府,閑暇逛街散心時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便想到了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了柄擅自,落了款得意洋洋地回到了福建。這天參見總督時,黃蘭階手搖紙扇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黃蘭階卻將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聽後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不想他竟有這麼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若他恨我,我可吃不住啊!”總督要過黃蘭階的扇子仔細察看,確是左宗棠筆跡,於是回到後堂找師爺商議,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