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辦事有時候並不能一步到位,這時就需要將所求之事抽絲剝繭,然後軟纏硬磨遊說對方,引得對方步步接近目標,從而達到求人的目的。
巴普自辦了一個劇場,卻總無戲劇評論家前來光顧,他深知沒人宣傳就沒有觀眾,於是大膽闖入《紐約時報》點名要見著名評論家艾金森,湊巧艾在倫敦訪問,巴普幹脆待在報社不走:“我就等到艾金森先生回來!”艾的助手吉爾布無奈,隻好詢問其原因。巴普便大施遊說之術,說他的演員如何優秀,觀眾如何熱烈,最後攤牌:“我的觀眾大多是從未看過真正舞台劇的移民,如果貴報不寫劇評介紹,那我就沒經費繼續演下去了!”吉爾布見其態度堅決,不由感動了,答應當晚就去看戲。
誰知,當晚露天劇場的演出到中場休息時,遇上了滂沱大雨。巴普一見吉爾布躲雨欲走,立即又粘上他說:“我知道,你們劇評家通常是不會評論半場戲的。不過,我懇求你了,無論如何破一回例!”巴普一次次地遊說,真誠也有,無賴也有,到底還是求得了吉爾布的幫助。幾天後一篇半拉子戲的簡評見報,巴普劇場也日漸紅火起來。
有時候我們求人辦事可能人微言輕,但是隻要能夠軟纏硬磨步步緊逼,那語言的力量就會展現出來,最終達到我們的目的。
“坐地泡”爭取幫助
“坐地泡”是一種特殊的求人術。它能以消極的形式爭取積極的效果,主要是在求人無果的情況下就地等待,這樣不但表現了自己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也能給對方施加壓力,增加接觸機會,從而表明自己的態度、思想和感情,以影響對方的態度,達到求人的目的。
有一家雜誌社的社長想請一位有名的學者為他的雜誌寫專欄,他開著車到學者家裏說:“我想在雜誌上為您做一個專欄,麻煩您支持。”可是學者實在太忙了,每天要上課、演講,時間排的滿滿的,於是不管社長怎麼勸說他都百般推辭,學者說:“您看,我簡直快要忙瘋了,等一下還得趕飛機到南部去演講。”看到學者如此堅決,社長隻好告辭。
可是社長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在車中等待。過了三四個小時候,學者推開了自己家的大門,想要走到巷口叫計程車趕赴機場,卻發現社長的車子還沒有離開。社長看到學者出門,便下了車打開車門對學者笑著說:“時間不早了,我載您去機場吧!我也想趁著路上的空餘時間,和您談一談雜誌專欄的事情……”過了些時候,社長的學者專欄終於如期刊登了,這都歸功於他“坐地泡”求助於學者。
社長的戰術不但需要吃苦耐勞,而且需要誠懇,同時也要抓住最佳的時機。所謂人心換人心,他的精神和態度最終得到了學者的認可。不過在爭取幫助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做過頭會非常討人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