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特色(1 / 2)

這之後她又去了鎮上幾趟,連帶附近的山山水水也都逛了個遍。這幾回,她基本上都是自己去逛街,走到哪算哪,還隨意。這地方山水風景不錯,山清水秀,可僅此而已,並不值得大力開發。不過,要是建山莊針對市裏的遊客還是不錯的。

太陽火辣辣的照在頭頂,李想戴著一頂太陽帽,穿著短袖白色運動服,手裏拿著一根冰棍晃晃悠悠的走在一條巷子裏。

這條巷子很窄,窄到不能過汽車。兩邊有許多擺攤的小商販,他們大多都是將自家種的菜拿出來賣,都是純綠色無汙染無化肥的新鮮菜。除此以外還有賣旱煙、茶葉、草藥、竹編製品以及自產水果等。

因為天熱,大部分買菜的人都是傍晚才出來,所以這些人有的戴著涼帽坐在地上,有的聚在一起打撲克,還有的在地上鋪了袋子睡覺。

李想吃著冰棍,漫步在小巷內。東瞅瞅,西看看,看到煙葉蹲下來問一問,據說這裏的煙葉很好,她買了一些,準備給爺爺,家裏三個老爺子,隻有李爺爺還抽這種自己卷的煙葉。

看到好幾份賣草藥的大嬸,李想有些疑惑,跟她們閑聊才知道,這些都是他們家老頭利用農閑時上山去采的草藥,在這擺攤,是有些醫藥站,醫藥公司會來批量收。

李想好奇,多問了幾句。那個大嬸告訴她,根據季節和品種,每種草藥的收購價不同,不過上山采藥每天可以賺到三十到五十元錢,比這裏上班掙的多多了。

李想聽的很認真,不時問上兩句,最後她也買了一些,據說有的泡水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治高血壓等。她雖然不太懂,可前世也聽外婆說過他們經常用婆婆丁泡水喝,還有吃田七粉的,那些中老年人對保健品的熱衷讓保健品市場非常火爆。

李想看著這些藥草,聽著眼前大嬸的絮絮叨叨,腦海裏有了初步的想法。

有個六十多歲的老大爺坐在地上,閉著眼睛養神,李想被他前麵地上擺的硬紙殼吸引過去。一個箱子上撕下來的硬紙板,上麵寫著祖傳秘方:專治跌打損傷,止血消炎。紙板旁邊放著幾個小玻璃瓶,形形色色的,都是用過的各種化妝品瓶子。

要是擱在以前,李想一看就知道是騙子,連看也不會看。

可是在這小鎮上,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十個人裏能有八個拐著彎的連成親戚,還有二個不是鄰居就是同學,真就沒聽說有誰是騙子,還這樣大張旗鼓在這擺攤行騙。

李想正尋思著,就聽著那邊一個賣舊書、鏡子、針線包的老頭“哎喲”了一聲,接著那老頭把手指放到嘴裏裹了裹,低聲咒罵了一句,然後扔過來一塊錢,“老王頭,給我來一塊錢的藥,這手割了個大口子。”

老王頭慢吞吞的拿起一個小瓷瓶,好像以前賣的那種雪花膏瓶子,又從旁邊拿起一個小盆,用個小勺舀了一點點放到空瓶裏,擰好蓋,扔了過去。

那老頭接過瓶子,打開蓋子,用指甲挑了一點藥膏抹到手上,原本正在流的血止住了。

李想站了片刻,走過去,蹲下看著那些瓶子。近看才知道,原來都是些空瓶。“大爺,這藥怎麼賣?”

老王頭睜開眼睛看了她一眼,道,“三十塊錢一兩。”

“這些藥都有什麼功效呀?”李想興致勃勃的問,“您這還有什麼藥啊?”

老王頭點了點那個紙牌不吱聲了。李想討了個沒趣,訕訕的摸了摸鼻子,道,“那大爺,我要三兩,你幫我分三個瓶子裝好嗎?”

老王頭一聲不吭拿起空瓶子往裏麵舀藥膏,然後遞給她。

李想張大了嘴,這就好了,既然是按兩賣,不用稱稱嗎?

旁邊賣草藥的大嬸好心的給她解惑,“姑娘,這瓶子裏麵裝多少都有數,差不了多少。”

李想點點頭,感覺自己有點傻。她付了錢,將瓶子裝到包包裏,想了想問,“大嬸,這老大爺那還有別的種類的藥膏嗎?”

大嬸搖了搖頭,又點點頭,“我也不知道,他隻賣這一種。不過我聽說,他懂的草藥可多了,還會配藥呢,他以前是城裏有名的老中醫,後來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下放到這的,後來聽說平反了,可是他再不肯回去,就留下了,沒事的時候就去采藥,然後做了藥膏在這賣。”

李想點了點頭,道謝之後又往前溜達。

竹子做的小筆筒,小籃子,還有涼席讓她看的心癢癢。“這筆筒可真漂亮,帶幾個回去送人很好的。”李想看著這精致的筆筒,“這多少錢一個?”

“二塊,多買便宜。”哇,真是太便宜了,李想心想,這下可賺到了,就這種手工在商場都要賣十五塊錢左右。

她大致算了算,“我要二十個吧!再來十床涼席。”

“筆筒隻有八個了,你要不著急,我三天後還來,算你一塊一個。涼席十五塊錢一個,我這隻有一個,也得等。”說完那個中年人一臉緊張的望著她,生怕她不肯,黃了這次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