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堅持不到最後——靠努力走向成功(2 / 2)

如果說,卡耐基童年與一般農家子弟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受過母親的文化氣息的影響。他母親信教,婚前曾當過教員。所以母親鼓勵他一定要上學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教員或是傳教士。家境的貧窮促使少年時代的卡耐基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去讀書求學。1904年,他高中畢業考入了華倫斯堡的州立師範學院。每天放學回家,他還要幫助父母擠牛奶、伐木、喂豬。到了夜晚已經很累了,他就在煤油燈下刻苦讀書,頗有點中國古訓所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為了賺取必不可少的學費書費,他還經常給人家幹活。他不肯向現實屈服,總想尋求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途徑。他發現學校裏的同學中有兩種人最受重視:一種是口才出眾的人,那些在論辯和演講比賽中的獲勝者;再一種就是體育出色的人,如棒球隊的球員。他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夠強壯,缺乏體育運動的才能,就決心在口才演講方麵下工夫,爭取在比賽中獲勝。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苦練演講,但在比賽中一次又一次失敗了。失望和灰心使他痛苦不堪,甚至使他想到自殺。然而他終究不肯認輸,又繼續努力,他從第二年開始獲勝了。這個突破為他以後的誌向和事業埋下了思想的種子。一個教導人們如何演講與交際的大師,想當初卻在演講比賽中屢遭失敗,這個巨大的反差對於我們深刻領會卡耐基課程的思想內涵具有很重要的啟示。

畢業後,卡耐基當過推銷員,學過表演。推銷工作使他賺到了錢,也鍛煉了他的口才,但這種工作不是他的理想。他在大學裏就夢想當一名作家或演說家,成就一番偉業。他認為隻能賺錢謀生而不能實現人生理想的生活不是有意義的生活。於是,他決心白天讀書寫作,晚間去夜校教書。他很想教公開演講課,因為他認識到口才與演講對一個人走向成功極為重要,而他在這方麵下過工夫,有經驗。正是口才與演講的訓練和經驗,掃除了他以往的怯懦和自卑心理,使他有勇氣和信心跟各種人打交道,增長了做人處世的才能。他要把他的親身體會告訴給人們,他要從事口才、演講與交際藝術的研究和教育。於是,他說服了紐約的一個基督教青年會的會長,同意他借用一間房子在晚間為商業界人士開設一個實用演講培訓班。從此,他開始了為之嘔心瀝血、奮鬥終生的成人教育事業。

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人,而且曾經很自卑。但他後來終於覺醒了,依靠自己的奮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克服重重困難,不放棄,必能助你從敗局走向希望。不要讓失敗占據了你的世界,使你畏縮,失敗也未嚐不是件好事,也許失敗正孕育著跟大的成功。不要輕易的向失敗低頭,陽光總在風雨後,要相信會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