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後王氏(1 / 2)

元秀臉色好一陣陰晴不定,足足半晌才回了神,昌陽公主不知道趙麗妃之事,以為她純粹是被平津長公主所氣,畢竟昌陽公主的生母楊太妃還在世,昭賢太後又沒養過她,痛不關己身,所以她即使喪中依舊氣色不錯。

但元秀三歲失了生母,卻是昭賢太後親手撫養長大的,十二年的養育之情,怎麼說也比親生的差不到哪兒去了,元秀一向好強,怎麼能夠容忍平津長公主如此不敬她的養母?

“你先不忙著動氣,先想一想這事可怎麼辦?”昌陽公主性。子急,等了片刻見她隻是不語便催促道,“今日太後梓棺離宮送入靖陵,百官都要到太極殿上最後拜別的,若在這時候走漏風聲惹得滿朝皆知,咱們李家的顏麵可都讓大姐給丟盡了!”

元秀沉著臉問:“知道這件事的人太妃可有看起來?”

“自然,總共是一個嬤嬤帶著兩個小宮女,那嬤嬤是母妃身邊老人,發現後叮囑那兩個人不許吭聲,回去後讓母妃揮退眾人才稟告上去的,如今三個人都被看在了母妃後殿裏,據那嬤嬤說,大姐雖然自以為挑了四海池邊一個僻靜角落裏,無人發覺,但卻不知道,她嫁出去這幾年,宮裏一些建築改了地方,所以那座假山其實在一條近路旁,那嬤嬤擔心大姐會被其他人遇見,不知輕重的嚷出去,所以在暗處用力咳嗽了幾聲,把他們驚走了才去稟告母妃的。”昌陽說著說著就忍不住抱怨起平津,“若不是遇見的人裏有個知事的嬤嬤,單那兩個小宮女,天知道這會已經多少人知道了!”

夢唐之製,先帝崩殂,太子升座,其母自是為太後,其餘諸妃,無子女者皆發往長安城外皇家寺觀修行,以為先帝禱祝,有子女者則由子女接出扶養。楊太妃本應隨其子齊王往齊地,但因她染有痼疾,當初昭賢便特許她留在帝都,以便太醫院問診看拂,加上豐淳現在妃嬪不多,因此楊太妃便未遷出太極宮,而是照舊住了安仁殿。

元秀側頭看了眼銅漏,寅末卯初,應該還有時間,她站了起來:“我們一起去見五嫂。”

昌陽公主也是此意,平津長公主是女子,又是後宮範圍裏的事,雖然豐淳是皇帝,但弟弟過問姐姐這樣的事情到底難開口,本就該皇後先來處理。

隻不過平津長公主的生母盧氏生前和楊太妃不和,平津因為是憲宗第一個女兒,即使是庶出,出嫁時也被額外加封為長公主,憲宗在世時,在公主中寵愛僅次於元秀,兩次嫁的駙馬也不是尋常人家,楊太妃既盼著能夠借此事叫她吃個苦頭,又擔心平津的舅舅們與夫家聯手來給齊王與昌陽使絆子,尤其不要被平津以盧妃和自己的恩怨反咬一口,所以叮囑女兒借同住鳳陽閣之利,把豐淳帝最疼愛的胞妹元秀拖上。

元秀猜出她的意圖,但念在楊太妃知趣,沒有一味想著給平津難看,不惜將事情鬧大的份上,她也不介意順勢為之。

何況,此事平津做的實在過分了。

立政殿上王氏剛剛用帕子沾了沾嘴角,示意宮女把早膳撤下,就聽到外麵稟告昌陽、元秀兩位公主聯袂前來,不由一怔,她還不知道平津公主的事,卻和元秀一樣,以為兩個小姑子是為了昨夜豐淳帝宿在萬春殿的事而來,嘴角劃過一絲苦澀的笑。

從豐淳還是太子時她就管不住趙氏了,又何況這次呢?

但丈夫已經不可靠了,小姑子更加不能得罪,尤其是元秀。

王氏趕緊整理了下儀容,一麵走向正殿,一麵吩咐“快請”。

“五嫂可知!”昌陽與元秀進來,昌陽年長,元秀便沒開口,隻聽她含著怒意道,“太後新故,舉國哀之,昨晚宮裏卻出了一件不知廉恥之事,當真是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