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浩瀚的海洋,曾帶給人們機遇也帶來挑戰,提供便利也造成困難,人們在曆史的長河與廣袤無垠、風雲變幻的海洋共處,譜寫出一幕幕或悲或喜的篇章。
如今,在中國考古工作者近二十年的努力之下,中國海域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被掀開一角,當它緩緩從海中升起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彙集到了它的身上,它就是宋代沉船“南海一號”。
根據“南海一號”上打撈出的錢幣中年代最晚的南宋錢幣,可以判斷這是一條南宋沉船。船艙內保存了6--8萬件文物,初步判定其性質為遠洋貿易商船。這條商船從發現到打撈出水,帶給中國乃至世界巨大的震撼。
首先是“南海一號”沉沒於海底800多年,船體卻保存得相當完好,整艘船沒有翻、沒有側,而是端坐在海底,船體的木質相對比較堅硬,這樣的例子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關於造船的原料,有學者認為是馬尾鬆。根據廣東民間說法:水泡千年鬆,風吹萬年杉。
這種樹木多見於南中國地區,如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是中國製造船隻的重要木料。這樣完整的宋代船隻標本是首次在中國海域發現,為全麵了解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其次,船上運載的船貨和生活艙出現的各類文物,對於研究中國宋代海外貿易提供了重要線索。這類滿載中國陶瓷的沉船在世界其它海域也曾有發現,例如著名的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彭加山島附近海域打撈出的黑石號沉船。
“遠的不說,我想盡快和你去一趟東海,我國東部沿海曆來是海上貿易重要線路,我相信會有大量末被發掘的寶藏。”吳文錚繼續說道。
“好的,你說去哪就去哪。”容泳禎輕輕地說道。
吳文錚帶容泳禎到淇江市區飽餐一頓,然後坐飛機到上海。
買好了潛水服和相關設備裝置,吳文錚與容泳禎來到海邊。
“哇,好舒服啊……”任由那冰涼的海水撲打著自己的腳踝,容泳禎心情舒暢地說。
穿戴好潛水裝備,容泳禎顯得有些緊張。
“不用怕的,”吳文錚拿起一條大麻繩,“來,把我們的腰綁起來。”
容泳禎的心一下就穩定下來了,“太好了,你想得太周到了,我不怕了。”
由於吳文錚可以釋放能量粒子推動,所以無須要給自己身上綁大石,也可以沉下水底。
“我叫三二一就跳。”吳文錚看著容泳禎說道。
“好。”被一根大麻繩連著吳文錚,容泳禎已經不再害怕了。
“三……二……一……跳!”
“咚咚!”
兩人跳進海裏,由於有大繩的作用,吳文錚不用顧慮容泳禎,兩掌釋放能量粒子,向海中遊行。在能量粒子的作用下,速度非常之快。就像水裏的鯊魚一樣。
容泳禎根本不用遊,隻需伸直手腳,被吳文錚拉動。
遊了兩分鍾,吳文錚將手掌改為朝上,在能量粒子的推動下,人便往海底沉去。
都說海洋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方,這話一點兒沒錯。
到達海底,吳文錚隻是隨意的掃視一圈,依靠頭上安裝的強光燈,隻能看到周圍幾米內,竟然有著不下於幾十種的生物,並且其中的一小部分從沒見過。
吳文錚看了看容泳禎,見到她也四下打量著,神情雖然有些緊張,不過應該沒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