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贈參(2 / 2)

一般可認為每一棱皺是生長一年的標記,還有一種蘆細長如線,至上端始變粗是對花蘆形式。習稱"線蘆"。

無論是馬牙蘆、對花蘆、園蘆、線蘆;上麵多生有小疙瘩瘤,這是山參蘆的特點。

由此可以得出山參的生長年限.但,有一些百年野山參,由於生長年代久遠,受自然災害影響,蘆莖殘損腐爛,側生有很多殘損芽痕或後憋出許多蘆芽,習稱:開花蘆。年限無法判別,至少百年以上。生長年限較久的山參,蘆上一般多生有許多不定根,習稱:艼。年限較長的山參艼一般粗短,兩端尖細形如棗核或蒜瓣、故習稱"棗核艼"、"蒜瓣艼"。芋體垂直向下伸延,這是山參艼的特點。

野山參在深山裏生長很慢,60~100年的山參,其根往往也隻有幾十克重。1989年,撫鬆縣農民在長白山采到一棵"參王"重305克,估計已在地下生長了500年。這位"參王"是我國目前采到的最大的山參,已作為"國寶"被國家收購保存。

還有一段曆史是六名參農,懷著激動又緊張的心情,連續“奮戰”了四天四夜,終於將一棵大個兒的野山參挖了出來。經鑒定,這棵300多歲的老山參體長145厘米,重366克,為建國以來發現的最大野山參,3日後,野山參被通化一買家以300萬元的價格買走。

住在長白山腳下的六名參農像往常一樣放山(尋找野山參),他們來到了長白山西南坡一帶,這裏海拔920米,山路陡峭,人跡罕至,六名農民一字排開,從山下向山上搜尋。在一片針闊混交林中,一名農民突然發現林中有一小簇深紅色花蕊,敏感的他立定觀察,發現果然是山參的花,憑多年的經驗,這是一棵大人參。據一參農透露,在挖的時候,他們非常激動,由於怕弄斷根須,隻能一點一點地挖,天黑時停下來,天亮後再接著挖,就這樣挖了四天,一棵大人參才完全出土。激動的同時,他們又有些害怕,擔心人參消息傳出後遭到搶劫。

參農挖到老山參的消息在當地傳開,吉林省人參商會得知此消息後,立即組織專家進行鑒定。經過測量,這棵野山參體長145厘米,主須長112厘米,重366克。這棵野山參皮紋細膩,參體沒有任何破損。這棵野山參是“五世同堂”,猶如一個大家庭。這棵人參不僅重量大,而且形體美,曆史罕見。這棵參是建國以來發現的最大野山參,雖然建國以前無從考證,但從曆史記錄來看,還沒有比這棵更大的。

老山參賣出300萬,年齡越大、個體越大的野山參,營養價值越高,因此,這樣的野山參價格也越貴。

這棵人參到底值多少錢,沒有人知道,因為多少年來也沒發現過這麼貴重的人參,當初,參農要價450萬,經過討價還價,最後以300萬成交。

山參比較難采,市場售價也較高,但藥用價值很高。野山參是藥效最好的人參,並且是個頭越大也就是生長年限越久的,藥效就越佳。因其產量稀少而滋補效果顯著,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起死回生的仙草”。

吳文錚心想,按照目前的形勢,這棵山參的價格至少在五百萬以上了。

(求推薦票和收藏,繼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