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動出奇跡(8)(1 / 1)

奇跡之八:快樂地模仿

模仿力是上帝賜給我們最美好的天賦。小時候,我們學會說的第一句話通常都是“媽媽”,這並不是因為人天生就會講這兩個字,而是當她抱著你的時候,不斷在你耳邊重複“我是媽媽”、“媽媽在這裏”、“媽媽好愛你”……如此這般,才讓我們學會人生中的第一個最重要的單詞。

這是模仿力帶給我們最初的感動。其實生活中,人們無時不刻的在模仿,也無時不刻的在享受模仿帶的領悟和悸動。它教會了我們說話、寫字、做人,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體諒對方、享受生活、愛戴他人。

模仿力就是一種重複的能力。重複著千古流傳的佳話,重複著生命延續的理由,將人類的文明用同一種語言學習並傳承了下來。

模仿力也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改進自身的不足。很多人講話時表達不清楚,經常在人群中被埋沒,失去了很多機會。而模仿力在這裏就擁有很好的療效,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重複你曾經看或聽到過的故事或言語。這樣模仿的好處有很多。作為聽眾,能吸收到新的知識,或者說溫故而知新;作為表述者,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並鍛煉語言組織能力。

當大家一起聚會,七七八八聊了兩三個小時後,第二天早上起來可能唯一記住的就是你講的那個精彩的故事或那句精彩的話了。為了防止很快忘掉,建議聽來後馬上找個人重複一遍,如果想保險一點那就先在腦子裏打遍草稿然後再說,久而久之便能生動自然。

在生活中,總有些特別的人們,他們似乎處處都透著讓人無法忽略的幽默魅力。其實他們最初也都是在模仿,模仿她們仰慕對象的某些優點,或發揚她們已經領悟到的某些特點。

幽默需要我們有模仿的能力,更需要我們看清楚要怎麼模仿、模仿誰、如何把握尺度。

一頭驢子聽到知了在樹上唱歌,心裏有些不舒服,並下決心也要學會唱歌。於是驢子找到知了,向它請教唱歌好聽的原因。知了告訴驢子,它們唱歌好是因為每天隻喝露水,什麼也不吃。為了練好唱歌,驢子每天也隻喝露水,不再吃草料,結果沒過幾天就餓死了。

傳說春秋時期,越國有一美女,名喚西施,不僅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時所做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著,裝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無意地模仿她的行為舉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時,皺著眉頭,用一隻手捂著胸口,走在路上雖然非常難受,但旁人看來今天的西施卻又別有一番風姿。西施有一鄰居容貌長的很醜,見西施人長的美,別人時常效仿西施的衣著,舉止。她就常常暗地裏觀察,看看西施到底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著胸口,皺著眉頭的樣子後,感到非常美。於是她就跟著學起這個樣子來了。本來容貌就醜,又皺起了眉頭,本來形體就含胸弓背,卻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醜陋不堪。

什麼才是適合你模仿的人或事物呢?要弄清楚這點。不要像驢子和東施一樣,隻是簡單地向往自己所不擁有的那種魅力,但卻無法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往往得不償失。我們所提倡的模仿,是要帶給大家快樂的。

當你欣賞一個人的優點的時候,就意味著你骨子裏有這種基因的存在。如果自認有強烈的欲望和行動力去改變,那不妨嚐試找一個心中的偶像,模仿他們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去做一個自己向往成為的人,也許會給生命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沒有人天生知道該如何成為一個有獨特幽默魅力的人,都是通過漫長的模仿和摸索才總結出最適合自己性格的幽默魅力的。模仿是為了更好的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以形成自己獨特的魅力,所以模仿本身應該是一種快樂的過程,如果覺得痛苦,還不如不要模仿。而模仿的最終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魅力,所以模仿不能照搬,還需要理解,模仿 + 理解 + 重複 = 獨特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