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離園大火後三日,朝廷頒旨,將永明王衛昶結黨營私、鴆殺大臣、濫殺無辜、抗旨不遵、圖謀犯上、通敵國叛等十幾條罪名詔告天下,革職抄家。文帝寬厚,並沒有對其餘人等追究。大臣王其路因揭發有功,封為尚書右丞、千戶侯,平步青雲。

又三年後,文帝以誣告罪名滅王其路全族,株連黨人千餘,終於為永明王平反,重新下葬。下葬那日,百姓號泣滿路,靈車幾不能通行。文帝親自為永明王扶棺,遲到三年的淚水滂沱而下,幾乎無法完成儀式。但他並未遵循永明王魂歸雲州的遺願,而是將陵修於京郊皇陵園,兩位王妃也被移來合葬,若幹年後,文帝自己安息於王墓一側。

因大火之後並未找到永明王遺體,文帝隻好以衣冠葬之。幾十年後雲州王陵山(又稱昭山,昭為永明王諡號)上又出現一座永明王墓。史料大多認為是雲州百姓思念永明王而葬其遺物,但也有人認為那才是真正的王陵。

*

文帝不負永明王所望,成為北衛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他在世時國泰民安,國力強盛,生平的業績甚至超過永明王。他最大的成功便是說服永明王舊部效力朝廷,尤其是衛無影的歸順。

衛無影遵循永明王遺願,終其一生守衛邊疆,多次擊退南唐敵軍來犯,成為文帝在位時赫赫有名的“北衛七將軍”之首。

永明王向文帝薦的接班人馮禦迪接管永明王舊部,不出所料,也成為一代名將,封萬戶侯。

倪雲歧又在相位上待了十年,盡力輔佐文帝,待他六十六歲告老還鄉時,北衛已成為與南唐比肩的強國。

在以後的日子裏,文帝與謝皇後一直表麵上相敬如賓,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她的辭世。史學家一直認為如果她能活得再長些,這位外柔內剛,專於心計的女子一定能幹出更驚人的業績。

*

唐景宣帝弘盛是南唐史上少有的幾個明君之一,以敏銳、果敢和公正著稱於世。但他生不逢時,終其一生未能使南唐恢複定帝初時的強大,他在位期間領土並未擴張一寸。他與北衛文帝於同年辭世。

*

至於阿莎,野史中關於她的故事甚多,據流傳最廣的《昭陽秘史》(昭陽為永明王平叛後改元年號)和《北宮博誌》載她逃出王府曆盡艱辛,後嫁於一小校尉,此小校尉之母原是當年永明王入唐為質時隨侍宮女之一,返衛途中走散的。當年在唐為行失強暴,誕下此子。阿莎最終將永明王骨血誕下,但正史中均無此史料。

*

那日火後,離園成一片廢墟,在廢墟之中隻有兩具屍首,雖麵目全非,卻緊緊相抱。文帝命人將其合葬在莫愁河畔廣陵橋一側,立祠曰“孝悌祠”。

離園成為皇家產業,文帝卻不許人在上麵修繕整治,隻以一籬與外界隔絕,更名為“思園”。那些劫後餘生的花草樹木從廢墟中長出,鬱鬱蔥蔥,竟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那上麵,時時有南來北往的候鳥飛過。

*

不管怎樣,那個時代的故事已經謝幕,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