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1 / 3)

美國戴爾公司的創始人邁克·戴爾說:“無論我的企業處於什麼位置,無論我身處何處,我都對自己說:你是永遠的‘學生’。”企業的管理者這樣,企業的普通員工更應該如此。公司裏的老板、同事乃至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師。保持一顆謙卑、上進的心,可以讓你獲得長足的進步。

軍史陳列館的作用:向傳統學習

在部隊裏,隨處可見軍史陳列館、軍事博物館、英雄部隊榮譽室和英模人物紀念館,這些地方往往是地方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這些陳列館室除了對國民進行國防知識、愛國主義等方麵的教育之外,還能對所在地部隊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此外,各部隊也經常邀請一些老英雄、老戰士給官兵們講述過去的英雄事跡,用傳統來感染人、激勵人。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許多部隊以自己昔日的戰鬥英雄為榮,紛紛申請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用英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傳統和現實緊密結合起來。

雷鋒犧牲以後,他原來所在的部隊在一韓姓政委的提醒下,決定集體簽名向連隊黨支部和上級申請,用雷鋒的名字給四班命名。幾個月後,也就是1963年1月7日,國防部正式批複同意命名該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揮筆寫下“向雷鋒同誌學習”,其他一些領導人也相繼為雷鋒題詞,全國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

被命名為“雷鋒班”之後,四班的壓力空前加大了,但他們很善於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向戰友看齊。後來“雷鋒班”的士兵們繼承了這一光榮傳統,從雷鋒的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雷鋒班始終走在學雷鋒的前列,是一個人人稱模範、年年當先進的光榮集體。他們曆任的班長,一個個都是向傳統看齊、向雷鋒學習的標兵。

雷鋒班第一任班長張興吉是四川省蓬安縣人,1963年1月國防部授予他們班為“雷鋒班”光榮稱號時,他代表全班接過了那麵光榮的旗幟,榮幸地見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廳、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並同他們合影留念。第二任班長龐春曾與雷鋒共事過,曆任汽車教導連連長、機械大隊副大隊長、股長等職,獲三等功兩次,1982年轉業後更是以雷鋒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獲得遼寧省雷鋒獎章等。至於第五任班長楊東順、第六任班長周方和、第七任班長張思榮,都是先後立過八次功的好戰士。第十九任班長李有寶更是在1998年的抗洪救災中因表現突出被地方和部隊評為先進個人……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了,不勝枚舉。

設陳列館在企業中也不少見,像全國聞名的大慶油田就有專門的曆史陳列館。在陳列館內,人們可以通過大量的照片、文獻、音像資料、實物、複原場景等事物,直觀地了解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曆程。此外,大慶油田還播放配套的《鐵人隊伍永向前》專題片,對新時期鑽井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方便人們深入地了解與學習。

遙想20世紀60年代初,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艱苦的自然環境和困難的物質條件,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在石油部黨組織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和解放軍的大力支持下,大慶人開展了波瀾壯闊的石油會戰。

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幾萬名石油大軍,以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精神,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獻身精神,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英雄氣概,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僅用三年時間就拿下了大油田,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