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軍隊,我們腦海中往往會條件反射似的湧現出無數美好的詞語:無限忠誠、絕對服從、紀律嚴明、艱苦樸素……這些共同構成了軍隊的一種作風、軍人的一種氣質。一個人隻要在軍隊待過,身上必然會留有這類品質的痕跡,讓人一目了然。我們在職場中也會不時聽到這樣的話:“那人做事一絲不苟,連談生意時都站得筆挺,跟個軍官似的。”
軍隊為何會產生這種奇特的影響呢?我們固然可以說是嚴格的訓練使然,但不可否認的是,軍隊的作風也有讓人佩服和值得學習的地方,要不然那些退伍老兵也不會自覺地保持軍中習慣。在部隊裏的那幾年,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提升綜合素質、結下深厚友誼的日子。軍中的那種執行有力、紀律嚴明、艱苦樸素,以及團結友愛的作風讓人深深地感到眷戀!
反觀當前的諸多企業,卻充斥著完全相反的作風:執行不力、紀律鬆散、員工做事愛拖拉和找借口、心浮氣躁、盲目擴張、愛講排場……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有一回到韓國的西傑集團參觀一家麵粉廠,發現那兒隻有66名員工,但每天處理小麥的能力是1500噸。而我們呢?七八十人,一天能加工處理250噸就不錯了,實際日生產能力僅有人家的1/6!是由於我們的設備不如人嗎?不是,好幾家的生產設備甚至比韓國的這家麵粉廠還要先進。原因在於,中國企業的員工缺乏優良的作風,做事被動、紀律意識不強,還喜歡拖延。西傑集團也曾在內蒙古設立了一家分廠,設備比韓國本部的還要先進,但一樣日處理250噸麵粉的廠子裏卻有155個工人!是中國人天生如此嗎?恐怕也不盡然,要不然同樣是中國人,怎麼到了軍營裏就變成了另一幅景象呢?歸根結底,還是企業的製度和風氣出了問題。
有感於此,我們覺得應該引導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員工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學習,學習他們的優良作風,從而改善當前這種不利狀況。商場如戰場,企業員工要是也能像軍隊那樣訓練有素,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又何愁企業的生產效率不高、競爭不過人家呢?本書即以軍隊的作風為著眼點,結合當前職場執行不力、效率低下、缺乏配合等不良現象,通過評析國內外一些向軍隊學管理的成功案例,引導企業建立適合自身的軍事化管理思想,指導員工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樹立全新的職場理念。我們相信,企業隻要有好的製度與文化,中國員工不比別人差,中國的企業也不比外國的差!
對於員工來說,作風建設顯然尤其有必要。首先,從盡員工本分的角度來說,員工想要取得優秀的業績,便要做到“三實”,即作風要樸實、工作要紮實、任務要落實,其中,作風是關鍵。沒有優良的作風作保證,想要工作勤勉、完美複命,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員工不應把自己局限於一個打工者的身份,而應該放眼未來,胸懷夢想,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準企業管理者或準老板。美國保潔公司的總裁威廉·庫珀·波克特在回顧公司裏許多成功者的經曆時說道:“回顧這些人的生涯,我是看著他們一步步當上領導的,我發現他們具有5個顯著的特征:他們都有進取心、真誠無私、有膽識、有決策能力及貫徹決定的決斷力。缺乏任何一點,尤其是後者,我敢肯定地講,一個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這5個特征其實剛好對應了軍隊裏積極進取、團結互助、敢打敢拚、靈活果斷和執行有力的處事風格。向軍隊學習優良作風,有助於員工向更遠大的目標進發。
軍隊是所大學校,更是所成功的“商學院”。它在成員管理、士氣激勵等諸多方麵都像許多成功企業一樣,有著成熟的管理模式,或者可以反過來說,許多企業就是通過向軍隊學習而走向成功的。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恐怕沒有比軍隊的優良作風更值得學習的了。作風建設可以糾正員工遇事拖拉、愛找借口的毛病,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從而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說,一個企業有強大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是從有好的作風開始的。對此,徐向前老前輩說得更加直截了當:“作風就是戰鬥力!”
是啊,當一個企業有了好的作風,又何愁不能興旺發達呢?當一名員工有了好的作風,又何愁他不能前途無量呢?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略顯浮躁的時代裏,不妨讓我們從向軍隊學習開始,從實施作風建設開始,打造一個強有力的商業軍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