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度快、辭令豐富的人。這種人知識豐富,言辭激烈而尖銳,對人情世故理解得深刻而精到,但由於人情世故的複雜性,又可能形成條理層次、模糊混沌的思想。這種人做事隻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全可以讓人放心,一旦超出能力範圍,就顯得慌亂、無所適從。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反應也特別快。
(2)似乎什麼都懂的人。這種人知識麵廣,隨意漫談也能旁征博引,各門各類都可指點一二,顯得知識淵博、學問高深。缺點是腦子裏裝的東西太多,係統性差,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思想性不夠,一旦麵對問題就可能抓不住要領。這種人做事往往能想出幾個主意,但都抓不到點子上去。如果能增強分析問題的深刻性,做到駁雜而精深,直接把握實質,就會成為優秀的、博而精的全才。
(3)滿口新名詞、新理論的人。他們接受新生事物很快,遇到新鮮言辭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而且有躍躍欲試、不吐不快的衝動。缺點是沒有主見,不能獨立麵對困難並解決之,易反複不定、左右徘徊,比較軟弱。如果能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問題,鍛煉意誌,無疑會成為業務高手。
(4)講話溫柔的人。這種人用意溫和,性格柔弱,不爭強好勝,權利欲望平淡,與世無爭,不輕易得罪人。缺點是意誌軟弱,膽小怕事,雄氣不夠,畏懼麻煩,對人事采取逃避態度。如果能磨煉膽氣,知難而進,勇敢果決而不猶豫退縮,會成為一個外在寬厚、內存剛強的剛柔相濟的人物。
總之,你可以通過第一印象來窺探對手的心靈窗口,通過言談來判斷對手的心聲,還可以通過舉止來洞察對手的心理,通過興趣愛好等來評判一個人的品位,從而獲得你需要的情報。你會發現做“間諜”並不是一件難事,隻需平日留心觀察和不斷努力,就可以具有一雙判斷人心的慧眼。
“守口如瓶”是一種真本事
《易經》乾卦中的“潛龍在淵”,是指君子待時而動,要善於保存自己,不可輕舉妄動。這句話對人有很深的啟示。有很多人,他們的性格過於魯莽外露,對於自己還沒有把握、沒做成或者需要保密的事表現得不夠謹慎,結果為自己招來了災禍。
南北朝時期的宋文帝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當時的太子劉劭急於篡權,經常和幾個巫師在一起晝夜求神,又把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詛咒文帝快死,好快點繼位。
文帝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了解到此事,感到異常震怒,他暗中調查,掌握了太子妄圖謀逆的罪證。然後,文帝便與尚書仆射徐湛之密謀,準備廢太子,賜死其同謀劉浚。
本來這是十拿九穩的事,但是在最後關頭,事情居然除了差錯。
問題就出在宋文帝自己的身上,有一天,他一時酒醉,就乘興把此事告訴了自己的寵妃潘淑妃。潘妃是劉浚的養母,她愛子心切,密派人通知劉浚。劉浚馬上派人馳報劉劭。劉劭連夜起兵,以朱衣披在甲胄之上,乘畫輪車從萬春門入宮。太子心腹張超之等數十人進入禁城,拔刀直上文帝寢殿。文帝整宿都和徐湛之合計廢太子的事情,蠟燭還未熄滅,值班的衛兵都熟睡未醒。文帝看見張超之提刀衝入,舉起座凳自衛,張超之快刀砍下,文帝五指皆落,被弑於室內,時年四十七。
劉劭即皇帝位,改元太初,殺長沙王劉瑾等宗室多人。
後人對宋文帝劉義隆本人的評價不多,他在位三十年,聰明仁厚,躬勤政事,朝野敦睦,在元嘉二十七年北代之前,江南的國力達至鼎盛。他本性儉樸,不好奢侈,算是一個好皇帝。可惜這樣一位皇帝,居然將身家性命葬送在自己兒子的手裏,不能不說是口風不嚴惹出的禍端。廢立大事他隨便地告訴潘淑妃,結果隻落得悲慘下場,著實可歎。
文帝與太子之間也是一場博弈,在此博弈中,文帝輸就輸在他將自己一方的信息輕易地泄露給敵方,而這一信息對敵方起到了莫大的幫助。可見,在博弈中,輕易地透漏自己的信息,就等於自尋死路。所以,聰明的人一定會管住自己的嘴巴,收斂自己的行為,不讓言行惹出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