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約化養豬及頭豬場範例
5000頭豬場範例本篇論著原載於《瘦肉豬的飼養技術》,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集約化養豬生產也稱規模化養豬,這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農業經濟的發展客觀形勢下的產物,它表明我國養豬業正處在由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和現代化養豬生產方式的轉變。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資金、物資設備、勞力、飼料、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而滿足城鄉市場對肉食的需要。因此集約化養豬是高投入、高科技水平、高產出、高效益的規模經營,這對當前國內外養豬生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特點
(1)集約化養豬要求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保證。這是由於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對豬舍設備、品種選育和選擇、飼養技術、環境控製、防疫保健等要求比較高,因此必須有高素質的科學技術人才來勝任這一工作。
(2)集約化養豬必須采用連續流水作業式的生產程序。豬場的運行應從配種懷孕分娩哺乳保育育成肥育出售形成連續流水式的生產線。也就是說全年的生產計劃是按“周”來安排完成的,即每周有配種、有分娩、有斷奶、有育成、有肥育、有出售。這樣每個飼養員負責一個生產環節,專業性強,責任明確,管理細致,能體現每個飼養員的業績。
(3)集約化養豬飼養密度高,可節約土地,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從而節約基建用地,節約人力和資金。建一個集約化豬場,基建用地比傳統養豬減少50%,減少建築麵積50%和節約基建投資20%左右。
(4)集約化養豬必須使用全價飼料,才能保證種豬的正常配種繁殖和仔豬哺育、育成及生長豬肥育。因此工廠化設備限製了豬的活動空間,如果飼料達不到全價性,各類豬就會出現營養缺乏症。輕者影響生長和繁殖,重者會造成豬的死亡,達不到高效益的目的。
(5)集約化養豬可以提供批量商品,保障市場均衡供應。同時集約化養豬品種組合一致,飼養技術統一,商品質量高,有市場競爭力。
(6)集約化養豬應用了先進綜合配套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和養豬效益。因為集約化養豬注重了新技術的應用如良種雜交組合、自繁自養、全價飼料、早期補料、早期斷奶、集中肥育等技術措施的采用,表現出優良的生產效果。如益陽市農科所豬場,1996年330頭母豬生產620窩仔豬,平均窩產壯仔豬10.5頭、育成率95%,平均每頭母豬年出欄中豬20頭,全場年創利稅60萬元。
2.設計一座5000頭(年產)集約化豬場範例
(1)依據與原則
①以現代的集約化養豬生產為特征,按工廠化流水作業工藝進行設計和組織生產。
②種豬選擇必須是瘦肉型良種豬或培育瘦肉型母係種豬的最優組合,充分發揮種豬的生產潛力。
③集約化養豬實行工藝流程時,還必須擬定相應的科學管理規程和飼養製度。
④豬場用的飼料營養必須標準化,根據豬的生理階段配製妊娠料、哺乳母豬料、乳豬料、中豬料和肥育豬料等全價飼料。
⑤豬場必須建立和製定嚴格的防疫保健製度和措施,確保豬群的安全生產。
⑥豬場必須配備懂業務的管理人員和熟練的技術工人。
⑦豬場生產應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生態產業方針。
⑧豬場排泄的糞尿等必須利用生物發酵處理,盡量保護環境,防止汙染。
(2)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豬場欄舍建築的技術參數:年產5000頭商品豬需占地13333.3平方米,豬舍建築麵積2548平方米,辦公室、宿舍、消毒、治療室麵積共240平方米,小型飼料加工室及倉庫約300平方米,總建築麵積3088平方米。
豬欄設計參數:5000頭商品豬豬場豬籠(欄)數量及單籠麵積如表32。
種豬生產指標及生產成績要求如表33。
(3)籠舍設施要求
①母豬限位籠、公豬欄、母豬產仔籠用不鏽鋼管材料製作,保育籠用8#鋼材製作,其他生長豬、肥育豬、母豬配種欄可用磚木水泥結構建成。各種籠舍最好到機械製造廠訂做,以保證質量。
②欄舍地麵應平整、夯實,用水泥建成,由內向外坡度應保持4%為宜,欄麵光滑適度,不能太滑,以免養豬時容易扭傷四肢。表32豬籠(欄)設計參數
表335000頭商品豬生產指標及生產成績。
(4)欄舍其他配套設施
①食槽:母豬產床內裝食槽70個,保育欄裝食槽28個,兩麵食槽喂食,其他豬舍食槽均用磚和水泥砌成。
②飲水器:選用94SX3型飲水器52個,94SZY3型飲水器270個。
③購置小糞車5輛,飼料車5輛以及稱豬籠和磅秤等。
④飼料機組(2000~3000型)1台(組),高壓衝洗消毒機1台。
⑤其他如換風扇、電風扇及母豬產房仔豬保溫設備等。
(5)豬舍的整體布局
①產房、保育舍應放在一棟,因為這兩類豬舍冬、春季均需保溫,建築標準可以高一些,總建築麵積491.5平方米。其他公豬、妊娠母豬、配種舍共建一棟,標準可稍低一些,總建築麵積610.7平方米。生長豬、肥育豬可建兩棟,共1446平方米。另外,每棟豬舍應建20平方米的放料間共80平方米,以上建築麵積2548.2平方米。另外辦公室、宿舍及飼料加工間等共540平方米,全場建築麵積3088平方米。
②豬場其他附屬設施,如水、電路等設施。
(6)豬場的生產組織與工藝流程
①豬場組織形式是場長負責製,下設生產技術部、辦公室、會計室、供銷部,並附屬飼料加工廠等。
②工藝流程:采用五段工藝流程,種豬繁殖、乳豬階段、保育階段、中豬階段、肥育階段(見圖7)。
圖7豬場生產工藝流程
③豬場除場長及管理人員外,直接生產工人10~11名,另外飼料加工人員2名。同時提倡工人兼部分管理工作。
(7)豬場技術管理
①品種選擇:應選擇瘦肉型良種或組合,亦可選擇國內培育的瘦肉型母係豬,如目前選用長×大的雜交代作母豬,再用杜洛克公豬作終端父本的三品種雜交商品豬或用湘白母豬與杜洛克配套的二元雜交商品豬。因為這些商品豬配套方法簡便,商品質量高,適應國內外市場需要。
②種豬更新:豬場投產兩年後因種種原因需要更新,一般年更新20%~25%就可以了,需要新的母豬最好在本場留種豬配種繁殖解決為好。
③豬場飼料供應除種豬、肥育豬的飼料自己配製外,其他如乳豬料、生長豬料最好選用名牌全價飼料。
④集約化豬場組織生產是連續的流水作業式,因此生產安排以周為妥,如每周必須要求完成配種母豬12~13頭,每周必須有11~12頭母豬分娩,這樣才能完成年出欄5000頭商品豬的任務。
⑤豬場必須實行早期補料技術和早期斷奶技術,才能充分發揮母豬的生產潛力,使每頭母豬年產2.2~2.3胎,使1頭母豬育18頭以上的肥豬,才能保證有好的經濟效益。
⑥豬場防疫保健工作是成敗的關鍵。因此必須製定嚴格科學的防疫製度,認真貫徹落實,保證安全生產,防止萬無一失。
⑦豬場建立生產統計製度,如母豬配種、分娩、產仔情況,仔豬育成、斷奶及各種豬的配料消耗以及豬的銷售等都有統一的表格統計記錄和每月分析總結和核算。
(8)豬場投資預算
①建築預算(表34)。
②豬舍內部設施如表35。
③引種費:引進長×大雜交代母豬350頭(1800元/頭),需63萬元。引進杜洛克公豬20頭(2500元/頭),需5萬元。引種費共計68萬元。
以上除土地沒有折價外,其餘基建、豬舍內部設施、飼料機組及引種費總計投資212.9萬元。
(9)飼養費用
①各類豬飼料消耗及費用。
②其他開支。
③全場年收支平衡表。
在正常生產情況下,這個5000頭的商品豬場每年可贏利80.5萬元。但基建投資104.386萬元,欄(籠)設備投資45.622萬元,種豬投資68.0萬元,合計218.008萬元,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投資,第三年就可以贏利。
(二)豬場的經營管理本篇論著為1998年湖南省第三屆養豬協會會員代表大會交流論文無論專業養豬戶,還是集約化養豬場經營得好壞都與管理水平有關。所謂管理出效益,說明管理是豬場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管理得好才能出效益,管理得不好就出不了效益,甚至虧本、失敗都有可能。
豬場經濟效益除依靠科學技術的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營管理水平。經營管理應包括兩方麵的內容,即經營決策和經營管理。經營決策應包括經營方向、規模、品種、任務目標、市場決策等;經營管理應包括豬場組織人事管理、計劃管理、經濟責任製、勞動報酬、經濟核算及豬場的技術管理等。
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美國學者對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公式:
效益=[品種(基因型)+營養(全價與否)+環境(欄舍、氣候條件等)]×管理
從公式看到,要達到好的經濟效益,有品種、營養、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都是相加的效益,惟有管理這個因素才是相乘的效應,說明管理對豬場的極端重要性。
1.經營決策
經營決策是指在對市場發展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豬場的經營活動目標、方針、策略、規模、經營的性質等所做的抉擇工作。但是這種決策應形成實施方案或計劃,並通過專家評議或論證其可行性後,這時的方案和計劃才是有效的。
另外就是市場預測,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體現其重要性。如果預測不準即脫離了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或使經營失敗。因此說,市場預測的可靠性和準確度非常重要。一般說來,凡是能引起市場變化的因素,都是市場預測的範圍。現將市場預測的內容概述如下:
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等,以及由此引起對生產、流通、市場供求關係所產生的影響;一定時期、一定地區工農業生產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購買力變化動態以及由此引起對畜牧產品供求所產生的影響;市場畜產品供求的平衡程度、消費習慣、變化趨勢;研究與本企業有關的同類企業的發展動向及變化以及對本單位產生的影響等。隻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出可靠的預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2.經營管理
(1)豬場的計劃管理。豬場計劃有長遠計劃和短期計劃。長遠計劃體現了豬場的總目標和發展方向,內容應包括經營方針任務,豬群品種和規模發展和建設計劃、規劃等;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產品質量和數量的措施;生產過程中要采取的現代化步驟、職工人數、工資指標及職工生活福利設施等。
短期計劃有豬群生產計劃,種豬周轉動態計劃,配種分娩計劃,豬群更新計劃,種豬選育方案年度實施計劃,肥豬、種豬、飼料、物質供銷計劃等。
但是,不論長遠計劃或短期計劃,要使計劃變成現實,關鍵是靠領導的管理水平和職工的積極性。因此,隻有做好人的工作,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分配原則,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才能使企業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