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興亡,員工有責
我們時常聽到有人說:“企業垮了那是領導的事,與我沒關係,大不了換個地方。”這是典型的沒有責任感的員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到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上——“企業興亡,員工有責”。
因此可以說,企業就是員工的船,員工就是船的主人。員工不能讓自己做一個旁觀者,而要樹立“企業發展我發展”的意識。要看到企業麵臨的嚴峻挑戰和發展機遇,用責任心和行動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士光敏夫在擔任東芝株式會社社長時對員工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為了事業的人請來,為了工資的人請走。士光敏夫這麼做有什麼深刻意義嗎?士光敏夫認為:因為事業的價值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業做大,即使企業麵臨困境,這些人也會和企業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那些因為工資才來的人,隻是看重企業的福利和待遇,並不是企業本身對他有吸引力,如果有一天企業出現困難,他們肯定會拍拍屁股走人,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企業已經不能再給他們了。他們自然會到一個能夠給他們帶來物質滿足的企業,但絕不是現在的企業。
員工必須關心企業的發展,心憂企業興衰,與企業一同成長。因為企業就是你的船,一旦上了船,你就要保持強烈的責任感,將自己的行動與企業的榮辱聯係在一起。
本傑明·魯迪亞德曾經說過:“沒有誰必須要成為富人或成為偉人,也沒有誰必須要成為一個聰明人。但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在今天並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些既有才能又能與組織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人,才是老板心目中的最佳員工。隻有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組織才會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李欣然學曆不高,最初隻是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電腦打字員。她的打字室與老板的辦公室之間隻隔著一塊大玻璃,老板的舉止她隻要願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邊多看一眼,她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她知道工作認真刻苦是她唯一可以和別人一爭長短的資本。她處處為公司打算,打印紙從不浪費一張,如果不是緊要的文件,她會把一張打印紙兩麵用。
一年後,公司資金運作困難,員工工資開始告急,大家紛紛跳槽,最後總經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剩下她一個了。人少了,她的工作量陡然加重,除了打字還要接聽電話,為老板整理文件。有一天,她走進老板的辦公室,直截了當地問老板:“您認為我們的公司已經垮了嗎?”老板很驚訝,說:“沒有!”“既然沒有,您就不應該這樣消沉。現在的情況確實不好,可很多公司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並非隻有我們一家。雖然您的2000萬元砸在了工程上,成了一筆死錢,可公司沒有全死呀!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公寓項目嗎?隻要好好做,這個項目就可以成為公司重整旗鼓的開始。”說完她拿出了該項目的策劃文案。
很快,李欣然被派去負責那個項目。3個月後,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售出,李欣然為公司拿到了5000萬元的支票,公司終於有了起色。
在慶典酒會上,老板請李欣然為在場的數百名員工講幾句話。李欣然說:“一要用心,二要沒私心。”
李欣然是這個企業傑出的一員。她在公司遭受危難的時候並沒有棄公司而走,而是主動承擔起重振公司的重任,這種“公司興旺,員工有責”的職業精神正是現代企業中所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一些人看來,自己隻是一名普通員工,沒有什麼責任可言。有這種想法的員工,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每一個員工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種履行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者別的什麼。有責任感的員工,才能夠得到老板的信任,也才能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