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數拆解
“開門見山”出自於唐朝詩人劉得仁的《青龍寺僧院》:“此地堪終日,開門見數峰。”開門見山(打開門就能看見山)用來形容言辭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會遭遇謊言,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掉入謊言的陷阱,遭受財務上的損失或感情上的傷害。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對謊言所知甚少,在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這方麵還存在著許多的誤區。這一點就連相當一部分的專業人士亦如出一轍。
本章作為全書的第一章,從科學的角度為你揭開謊言背後的秘密,打開了解謊言的大門,為全麵識別和應對謊言打下基礎。
你騙我,我並不傷心。
我痛心是因為從此不再相信你。
I'm not upset that you lied to me, I'm upset that from now on I can't believe you.
——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理解謊言
謊言的定義
謊言就是一種與事實不符的表達。相信這種解釋可以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同。顯然,心理學家們的解釋則更為詳盡。綜合而言,除了與事實不符外,大部分心理學家,包括世界著名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和英國著名測謊專家、普利茅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阿爾德特·維裏基(Aldert Vrij)等都認為謊言是說謊者一種有意識、刻意的行為,明知與事實不符但卻事先未告知對方,而采取編造或有所保留的形式來表達。謊言的本質是一種刻意誤導人的行為。但是,如果當事人事先並不知道所表述的與事實不符,則並不算是說謊,無論他的行為是否已誤導他人。
有關謊言的定義存在一定爭議。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勳認為“真正傷害到別人才能叫謊言”。我對這種觀點有不同意見。注意:謊言未必一定具備傷害作用。很多人說謊隻是為了保護自尊心,讓自己麵子上過得去,還有一部分人說謊則是為了保護別人。幾年前我參加一個同學聚會,其間一個多年沒見的同學很高興地告訴大家他的年薪超過十萬。兩年後,碰巧遇到一個當時和他關係非常好的朋友,才知道當時他隻是在誇大而已。因為他看到有的同學報高了自己的年收入,為了在同學們麵前不失麵子,年薪不足四萬的他才會這樣做。顯然,他的話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但有誰能說他不是撒謊呢?
謊言的分類
保羅·艾克曼認為謊言分捏造事實和隱瞞事實兩種,其中捏造包括對事實的造假、誇大和隱瞞。
造假
造假指的是說謊者所傳遞的信息與事實完全不符,無中生有、憑空捏造事實,有極強的誤導作用。造假在生活中並不罕見,假報道、假學曆等都是造假的一種。
誇大
誇大則是指說謊者在一定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放大,刻意誇大事實真相。誇大在商業行為中出現得非常頻繁,如近年炒得火熱的冬蟲草,在廣告上被指具備醫治一切疾病的功效,從而價格飆升到幾萬元一斤。事實上,冬蟲草隻是一種具備提升免疫能力的營養品而已。當然,誇大出現最多的是在一般人際交往過程中如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大部分男人都喜歡吹牛,以期獲得女孩子的好感。而日常中為了麵子而經常誇大的人就更多了。
隱瞞
隱瞞也稱之為隱蔽性謊言,是指說話人刻意漏掉某些細節,對事實或心中真實的想法、感受有所保留。或許沒有人會否認誇大或造假是撒謊,但很多人並不認為隱瞞也算是一種謊言,他們覺得隱瞞並沒有什麼問題。這個例子或許讓你有不同的想法:某公司因業務擴展需雇請一位銷售經理。其中應聘者A先生看起來各方麵都不錯,然而,當HR做背景調查時發現,A先生離開上家公司的原因是他和老板因為糾紛曾大打出手。當然,這個情況A先生在麵試的時候肯定不會主動告之。如果你是老板,當你知道了這個細節後,你還會聘用A先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