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工的“三農”情結
《山裏山外》即將出版了,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大事和喜事。雖然為此付出了許多汗水、艱辛和努力,但收獲的喜悅還是令人倍感欣慰。
這是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長篇小說。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黨和政府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際。故事裏的人物大都有雙重的身份:在城市,是一名普通工人;回到家鄉,則是一名地道的農民。
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催生了兩億多的農民工,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這些農民工帶著各種各樣的夢想和希望湧入城市,在新的環境裏,演繹出了許多故事。
農民工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和城市化水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又麵臨著許多無奈和困惑。不可否認,他們身上有狹隘的小農意識,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和缺點,但是這不能成為不受重視和遭受冷遇的理由。他們向往美好的生活,他們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他們中也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但是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甚至還受到排斥和歧視。另一方麵,由於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廣大農村嚴重失血,農村現代化的道路將變得更加漫長。
在打工生涯中,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經常陷入思索。我是一名喜歡思考的農民工。
也許是在農村土生土長的緣故,我對農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當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惠農政策,看到農作物豐收和村道翻修,看到農民臉上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我都無比的激動,都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筆去盡力表現這一切。
很遺憾,我手中的筆往往不聽使喚。雖然一直堅持著寫了這麼多年,很多想法盤旋腦際,卻始終被什麼東西魔術般地卡著,吐不出來。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已經有些陌生的故鄉。故鄉的山水,故鄉的人事,故鄉的發展變化,無不使我心潮湧動。故鄉就像一本厚重而豐富的書,靜靜地平臥在我的案頭,歡快地流淌在我的心裏。
在故鄉這本大書前,我覺得自己的渺小。故鄉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長大,我卻隻懂索取而無以為報,真的心存愧疚與不安。而故鄉卻毫不介意,熱情地張開雙臂擁我入懷。這一刻,一種強烈的創作欲望從心底噴薄而出。
憑著對文學的熱愛,經過幾年的努力,這部長達二十三萬字的長篇小說終於脫稿了。
小說雖然幾易其稿,但並沒有背離初衷,關注“三農”,聚焦農民工群體,描繪農村的發展變化,反映農民工的工作、生活、學習和追求。向出版社交稿之際,正值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是一次關於“三農”的盛會,是全國九億農民兄弟的福音。我相信,在黨和各級政府的正確指引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事業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我們農民兄弟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作者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