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神經網絡已有幾十種不同的模型。人們按不同的角度對神經網絡進行分類,通常可按5個原則進行神經網絡的歸類:
(1)按照網絡的結構區分,可分為前向網絡和反饋網絡;
(2)按照學習方式區分,可分為有教師學習和無教師學習網絡;
(3)按照網絡性能區分,可分為連續型和離散性網絡。隨機型和確定型網絡;
(4)按照突觸性質區分,可分為一階線性關聯網絡和高階非線性關聯網絡;
(5)按對生物神經係統的層次模擬區分,可分為神經元層次模型、組合式模型、網絡層次模型、智能型模型和神經係統層次模型。
通常,人們考慮較多的是神經網絡的互聯結構。一般而言,神經網絡有分層網絡、層內連接的分層網絡、互聯網絡、反饋連接的分層網絡等4種互連結構。在人們提出的幾十種神經網絡模型中,人們用得較多的是Hopfield網絡、Kohonen網絡、P網絡和AR(自適應共振理論)網絡。
(1)Hopfield網絡是最典型的反饋網絡模型,它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模型之一。Hopfield網絡是由非線性元件構成的全連接型單層反饋係統,它由相同的神經元構成,並且是不具學習功能的自聯想網絡,它需要對稱連接,這個網絡可以完成製約優化和聯想記憶等功能。
(2)Kohonen網絡是典型的競爭型神經網絡。它通常是由輸入層(模擬視網膜神經元)和競爭層(模擬大腦皮層神經元,也叫輸出層)構成一個兩層網絡,神經元之間存在以“墨西哥帽”形式進行側向交互的功能。因而,在輸出層中,神經元之間有近揚遠抑的反饋特性,從而使Kohonen網絡可以作為模式特征的檢測器。
(3)P網絡是前向傳播(ackPropagation)網絡。它是一種多層前向網絡,采用了最小均方差學習方式。在手寫字體的識別、文語轉換、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生物醫學信號處理方麵已有實際的應用,是一種最廣泛應用的網絡。P網絡需有教師訓練。
(4)AR網絡是一種自組織網絡模型。它是一種無教師學習網絡,能夠較好地協調適應性、穩定性和複雜性的要求。在AR網絡中,通常需要兩個功能互補的子係統相互作用,這兩個子係統稱為注意子係統和取向子係統。AR網絡主要應用於模式識別,它的不足之處在於對轉換、失真和規模變化較為敏感。